A股国际化大势所趋。
北京时间3月1日,MSCI(明晟)宣布“进一步提高A股在MSCI指数中的权重方案”咨询获海外投资者通过,这意味着A股在MSCI全球基准指数中的纳入因子将由5%提升至20%,中小盘股将纳入标的池。
一直以来,A股“入摩”都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而此次MSCI方面打破最开始的规划提高纳入比例意味着2019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速。
就在同日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表示:“今早MSCI在广泛征求国际投资者意见的基础上,宣布将A股在其全球基准指数中的纳入因子提升至20%,我们对MSCI作出这一决定表示欢迎。这充分体现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积极认可和对中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充足信心。”
20%并不是终点,记者了解到,接下来中国证监会和MSCI方面还将就A股100%纳入做出持续的努力。
开放提速信号
A股国际化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重要的组成部分,年初以来,监管层便一再释放今年将要继续加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的信号。
2月27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直言:“今年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方面,我们会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多方式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
而MSCI此次宣布其“进一步提高A股在指数中权重方案”获得通过则是再好不过的注脚。
“A股‘入摩’的历程还是费了很多周折,当时连续三年闯关失败,双方在很多层面都有分歧。因此回头看这一次比例从5%扩大至20%几乎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十分不易,这也直接表明海外投资者满意现在资本市场开放的力度。”北京地区一家大型基金公司QDII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
而这一次纳入比例的提高也将为A股实际带来不小的资金流入。根据方案显示,这一次A股扩大纳入比例将分三步走。
华泰证券策略分析师曾岩表示:“相比2018年9月公布的A股纳入方案,我们认为主要变化在于纳入节奏调整,主要表现为:一是大盘A股纳入因子提升从原先的两步走变为三步走;二是中盘A股扩容时间点提前,从原先的2020年5月提前至2019年11月。”
申万宏源策略团队根据不同阶段测算了资金流入预期。据其分析,2019年潜在增量资金可达4050亿,纳入节奏为5月1140亿、8月1067亿、11月1847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扩大纳入因子的节奏与此前预期的不一致,根据MSCI咨询反馈意见显示,纳入节奏的调整主要目的是缓解调仓期间的交易压力。
对此曾岩表示:“MSCI纳入节奏的调整亦将改变外资流入A股的节奏,总体看MSCI扩容进程边际上有所加快,因此我们预计2019年外资流入规模或将加大、节奏或将加快。”
与此同时,在纳入因子比例提升之后,流入资金的性质也会相应地变化。
申万宏源策略分析团队指出,这次纳入因子提升以后,未来中长期外资持续流入概率较大,但外资主导资金属性可能从交易型外资到配置型外资转变。正式纳入后,流入A股的外资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前期的外资更多是博弈20%纳入因子提升的交易性外资,后期流入A股的外资则更多是由于风险敞口扩大带来的主动配置型资金,因为20%的纳入因子,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重要性已经不容忽视,成为“客厅里的大象”。
2019年除了MSCI外,A股“入富”也是重要的国际化里程碑事件。超预期、高比例纳入国际几大指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将在2019年迈入一大步。
根据此前的安排,全球第二大指数公司富时罗素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将于2019年6月开始实施,具体分为三步:2019年6月纳入20%,2019年9月纳人40%,2020年3月纳入40%,涵盖大、中、小盘股票。
从纳入比重来看,在第一阶段,A股将占到富时罗素新兴市场比重的5.57%,“入富”第一阶段将带来100亿美元净被动资金流入。
积极争取余下80%
5%到20%是一大步,但还有80%的比例需要争取。记者了解到,中国证监会和MSCI方面已经开始就此沟通。
就在当日通过结果宣布之后,MSCI亚太研究部主管谢征傧便表示,要在未来几年进一步争取剩余的80%。
根据其反馈,去年年中基于互联互通机制下初步纳入A股后,国际投资者反馈积极,离岸人民币市场流动性、停牌机制等核心问题都出现明显改善,因此使得扩大纳入因子至20%成为可能。
但如果要争取余下80%的比例,MSCI方面认为境内资本市场的监管者还要进一步推动市场改革,同国际惯例接轨。
记者了解到,目前MSCI方面和海外投资者的主要顾虑在这几个层面,即风险管理工具的使用;资金交割周期是否可以同国际接轨等。
其中风险管理工具,即金融衍生品一直以来都是MSCI和中国证监会协商的核心所在,早在此前数轮谈判中双方就未能较好地达成一致。
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衍生品相关的问题采访MSCI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亨利·费尔南德兹,他指出:“据我们了解,证监会正在非常积极地研究这一问题并且做出了重大努力,现在能看到监管层已经放松了对于境内市场衍生品产品的限制,包括股指期货等,但我们更期望未来在境外上市衍生品方面能够取得重大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双方数次沟通的结果是,相关衍生品的使用仍在境内,这也意味着证监会仍坚持之前提出的原则,即重要衍生品流动性要留在境内。
另一方面,在一轮又一轮的协商下,证监会也表态将会继续加大对境内衍生品市场的建设,包括逐步放开金融衍生品市场。这也可以看做是对解决相关问题的一种回应。
就在3月1日证监会发布会上,常德鹏也提出:证监会将继续欢迎境外长期资金进入境内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基础性制度以及跨境交易机制,加强监管,积极推动境内股票及其它衍生品市场扩大开放,不断满足国际投资者风险管理的需要。
20:46 | 5月19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锦:光... |
20:15 | 远大医药核药基地获颁甲级《辐射安... |
19:38 | 上峰水泥成为中证投服中心推荐独立... |
19:38 | 贵州茅台股东大会召开在即 股东热... |
19:37 | *ST松发重组上市获批 民营造船第... |
18:57 | 海富通基金成钧:灵活运用指数基金... |
18:56 | 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李佳亮... |
18:55 | 政企协同 共绘县域发展新图景 河... |
18:55 |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 |
18:55 | 第一创业证券董秘屈婳:多措并举强... |
18:55 | 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数字化、... |
18:55 | 平安基金产品研究中心产品经理薛方...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