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东
跨界融合、开放共享是当下每个行业都在着力推行的事,银行业也不例外,其走向开放的大幕已经拉开,正在利用金融科技与更广阔的商业生态产生链接。
金融壹账通CTO兼COO、银行云CEO黄宇翔在2019京交会(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上指出,我国金融机构传统的金融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中小银行正面临着跨界而来的竞争,构建开放体系、融入产业链是他们实现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
中小银行“开放”的关键是“引入”
打破自我闭环道路才能宽广
近年来,银行业转型压力越来越大,且银行需要应对的互联网金融或者互联网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向开放银行转型或构建开放体系已是不容回避的课题。
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通过与商业生态系统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为商业生态系统的客户、员工、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务,使银行创造出新的价值,构建新的核心能力。
构建开放体系,引入更多外部资源的好处对于中小银行更是显而易见。黄宇翔认为,“开放”对中小银行的好处很多,但总结起来有核心的两点,一是改善客户体验,开放银行可以建设以银行为核心的多元生态圈,为银行提供丰富的场景和海量的数据。由此,银行可以增加与客户的触点,并且可以对客户进行更精准的分析,进而帮助银行激活存量客户,提高获客能力。二是提高风险经营能力,开放银行可以实现端到端价值链的数据覆盖,银行可以获得更多维度的海量信息,进而优化风控模型,获得更精准的风险预测结果。
据黄宇翔介绍,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开放主要体现在于“引入”,以运营自身的核心客群为目标,打破传统的自我闭环,融入产业生态链,引进第三方以合作方式提升客户服务能力,稳定客户粘性。
TPFS合作体系
让中小银行跃入资源的海洋
对于中小银行担心的开放会不会丧失主导权,他指出,“引入”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在稳定和增强核心客群粘性的原则下,有选择地补充自身能力的短板。所以,有规划、有结构地建立合作资源体系是“开放”的第一步。
构建合作资源体系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对于IT基础薄弱、资金吃紧和金融科技人才缺乏的中小银行来说更是艰难。
金融科技是金融壹账通的立身之本和核心优势。通过全球领先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技术,金融壹账通可以帮助银行建立高效智能的营销、风控和产品体系。
对于金融壹账通互联网银行平台所能提供的资源,黄宇翔将其总结为TPFS合作体系。T是金融科技,中小银行应着重储备自动化、数据驱动和可信第三方数据源的各种专业引擎合作伙伴,以利于降低人工成本、累积知识库和提升客户服务效率,满足互联网时代客户对金融工具的实时性要求;P是产品方案,银行应着重选择经过一定市场验证,同时在银行所在区域和核心客群中尚未大规模普及的金融产品,以保障相对领先性,又降低试错成本;F是金融资源,今天的客户服务已不仅仅是单一金融工具就能够兼顾收益、风险和客户体验,例如金融壹账通为客户提供的信保贷产品,是整合了普惠贷款和保险工具的复合型工具,所以银行拥有丰富的第三方金融工具合作体系,才能够保证产品方案的可行性;S是场景生态,银行要不断扩大与客户生活相关场景方的合作,才能够长久地维持客户粘性。
中小银行在资源合作上的单一议价能力较弱,所以,金融壹账通从成立伊始,就投入了大量精力帮助客户开拓这些资源,不断丰富合作体系,让中小银行一旦接入平台就相当于跃入资源的海洋。
(编辑 才山丹 策划 吕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