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钊
在汽车销售的传统认知里,往往7月份被视为淡季。炎热的天气和相对平淡的市场活动,使得消费者的购车热情有所降低。但今年7月份新能源SUV新车发售浪潮正汹涌而来,打破了市场的沉寂。
据不完全统计,已确定发布的重磅新能源SUV多达十余款,从科技新贵到传统巨头,从经济实用型到豪华旗舰,几乎覆盖了所有主流细分市场。小鹏G7、乐道L80、零跑C11、理想i8、广汽传祺向往S9、岚图FREE+、极氪9X等车型在7月份密集登场,一场围绕新能源SUV主导权的激烈角逐已经全面展开,整个行业的格局正面临深度重塑。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6月份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虽同比微降,但仍位于警戒线之上,显示出一定的去库存压力。然而,与略显疲软的终端销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大品牌正持续不断地投放产品。
蕴含多重战略考量
这一看似反常的操作,实则蕴含着多重战略考量。新能源技术,尤其是电池、智能驾驶、电子电气架构等核心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车企必须加速推出搭载最新技术成果的产品,以证明自身的技术领先性和创新能力。
从刚刚发布的小米YU7和小鹏G7来看,两款车发布后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7月3日晚间,小鹏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鹏汽车”)正式发布全新AI智能家庭SUV小鹏G7,以19.58万元至22.58万元的定价强势入市。其Ultra版本凭借2250TOPS的全球第一有效算力,成为行业首款L3级算力的AI汽车,搭载的本地端VLA+VLM大模型实现了汽车主动思考的技术突破。更引人注目的是,小鹏G7上市即交付的承诺,与价值万元的Nappa真皮座椅、静音电吸门等限时权益叠加,彰显其抢占市场的决心。数据显示,小鹏G7在发布后9分钟内便获得超过1万份不可退款订单。
而在6月26日,小米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米汽车”)旗下首款SUV——小米YU7的上市已掀起第一轮巨浪。这款定位豪华高性能的中大型纯电SUV,凭借25.35万元的起售价,开售1小时大定突破28.9万台,18小时锁单达24万台。其800V碳化硅平台、508千瓦双电机性能、835公里CLTC续航,以及1.1米超宽全景屏构建的“人车家全生态”,精准切中科技用户需求。小米汽车App显示,标准版交付周期长达58周至61周,产能压力或成为小米汽车“甜蜜的烦恼”。
本月即将发布的新能源SUV车型颇具看点。例如,作为蔚来集团(以下简称“蔚来”)旗下主攻主流家庭市场的品牌首作,乐道L80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可充可换可升级”的成熟能源服务体系以及相对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想汽车”)的首款纯电SUV理想i8,标志着其产品线从增程向纯电的战略拓展。能否在纯电领域复刻增程车型在空间舒适性、家庭用户需求洞察上的成功,并克服用户对纯电续航补能的顾虑,将是理想i8面临的最大考验。
在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看来,新车从发布到产能爬坡、交付上量需要时间周期。选择在7月份发布重磅新车,正是为了在“金九银十”传统旺季来临前完成市场预热、订单积累和渠道铺设,为下半年的销量冲刺奠定坚实基础。
将迎优胜劣汰?
小鹏汽车产品经理Nick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20万元至30万元区间的纯电SUV销量冠军就是特斯拉ModelY,从过往数据来看,特斯拉Model Y长期占据新能源SUV销售冠军的位置。7月份如此密集且高规格的新车集中发布,无疑将深刻改变中国新能源SUV市场的竞争图景。市场从单纯价格战转向“技术平权”的价值重构。当小鹏G7将原属40万元级豪车的三电配置带入20万元至25万元区间中,小米YU7以满配科技挑战传统豪华定义,消费者正在收获前所未有的高价值产品。
随着小米YU7、小鹏G7以及即将发布的新能源SUV车型上市,新能源SUV市场格局有望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小米YU7破纪录的订单量数据,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对《证券日报》等媒体直言,小米YU7的销量数据创造了汽车行业的神话,但小鹏汽车有信心实现小鹏G7既定的销量目标。
为了应对小米YU7对自身产品造成的冲击,多家车企纷纷推出各种形式的优惠政策:例如蔚来全系报销5000元定金、极氪全系赠送5万积分、智己LS6直降5000元等。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供给端的极度繁荣背后,是残酷的优胜劣汰。产品力不够突出、定位模糊、技术缺乏亮点、品牌力不足或成本控制不佳的品牌和车型,将面临巨大的销售压力和生存危机。头部效应将进一步加剧,资源向领先企业集中。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场激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富选择。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产品、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和完善的服务将在激烈竞争中涌现。买方市场特征将更加显著,用户的议价能力和对产品服务的要求将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