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傲男
近期,多家上市酒企相继发布人事调整公告,引发市场对行业战略转向的讨论。
“酒企高管调整的频次增加,核心动因在于业绩增长的现实压力。核心高管职位的变动,往往是企业面临战略转型或开展深化改革的关键信号。”中国酒文化品牌研究院智库专家蔡学飞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行业动态来看,新晋管理团队已开始着手对企业的经营策略、管理模式及发展理念进行系统性调整与创新,旨在通过战略重构与执行优化,有效应对当前市场环境带来的多重挑战。
多家酒企高管变动
以白酒行业为例,7月3日,安徽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种子酒”)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总经理何秀侠因工作调整,辞去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及总经理职务,辞职后,何秀侠不在公司及子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记者了解到,在何秀侠“执掌”金种子酒的近三年时间里,公司业绩仍未扭亏为盈。不过公司在渠道突破方面成绩显著。同时,公司引入了数字化工具以提升管理效率,有效减少了窜货、价盘混乱等问题。
7月2日,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洋河股份”)发布公告称,因工作调整,张联东申请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担任其他职务;6月25日,宿迁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的一则人事任免公告显示,杨卫国被正式免去宿迁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洋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江苏双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
在洋河股份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张联东表示,洋河股份过去20多年高速发展积累的经验,如今或许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公司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方法与路径。
蔡学飞认为,尽管洋河股份业绩出现波动,但张联东的改革成果,为后续管理层提供了清晰的战略框架与市场化工具,其持续性的品质建设为公司在新周期下的稳健发展与品质升级夯实了基础。
啤酒行业巨头同样发生了重要人事变更。6月27日下午,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啤酒”)发布公告称,侯孝海因有意投入更多时间于个人安排,而决定辞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且不再担任董事会辖下财务委员会主席,执行委员会、购股权总务委员会成员。
据了解,侯孝海曾在华润啤酒工作近25年,掌舵9年多,经历了公司发展的各个阶段,并主导了多项重大战略决策。
助力酒企穿越周期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已有近30家酒企宣布高管调整。
中国酒业协会市场专业委员会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利润率有所减少的酒类生产企业占比高达59.7%。同时,50.9%的企业营业额下滑,客户数与客单价减少是主因。此外,政策调整、消费谨慎情绪和成本上升的影响凸显,行业整体承压。
以白酒为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白酒产量103.2万千升,同比下降7.3%。《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白酒行业正处于“政策调整、消费结构转型、存量竞争”三期叠加的深度调整期,头部企业优势持续扩大,消费场景与价格体系面临重构。
浙商证券研报显示,酒企在弱周期阶段进行密集的人事调整,主要系为了应对新的发展周期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新的高层上任或将带来新思路、新战术,推动执行效率的提升,助力酒企穿越周期,实现较优增长。
酒业高管频繁变动的背后,是行业从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政策调整、消费代际更替与存量博弈的多重压力,酒企正通过管理团队的更迭与战略聚焦,试图在深度调整期中寻找破局之道。
山东省个体私营企业协会酒业分会秘书长欧阳千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组织层面看,酒企引入新的管理团队并重构组织架构,有助于打破原有圈层壁垒,推动产业生态重塑与升级;从运营层面看,新团队或通过优化市场布局、调整产品定价策略、迭代升级产品线等具体举措,针对性解决企业长期存在的市场痛点,为突破发展困境提供新动能。
可以预见,随着新晋领导团队战略调整逐步落地,酒业将在“收缩与聚焦”中完成新一轮的生态重构。这场调整“阵痛”过后,酒业有望迎来更为健康的产业生态与更为清晰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