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蓉
今年一系列便利外籍人员来华政策持续发力,入境游热潮涌动。据北京边检总站消息,截至7月2日,北京口岸今年出入境人员已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1.1%,其中,入出境外国人数量达295万人次,同比增长38.1%。另据上海市人民政府7月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1月份至6月份,上海接待入境游客424.8万人次,同比增长38.5%,实现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5%。
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入境游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旅游企业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创新,满足了海外游客个性化需求。而各地政府也精准施策,促进入境游蓬勃发展。”
7月3日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候机大厅内,近百名入境游客搭乘“河内—上海”直飞包机航班抵沪。这些从越南入境的游客不仅将领略上海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陆家嘴现代都市天际线,还将奔赴苏州、杭州等城市,实地感受江南古典园林、小桥流水,品尝特色美食。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除了用直飞包机航班为外国游客提供便利之外,各大旅行社的入境游产品和服务不断“上新”。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其英文网站持续更新产品,创新推出定制旅游产品,形成了半日、一日、多日系列产品体系,同时还结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推出骑行产品。
“当前入境游市场呈现几个鲜明特点,一是客源结构多元化,来自东南亚的入境游客数量快速增长,欧美客户群也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二是游客不再满足于‘景点拍照’‘看完即走’的传统观光模式,而是希望深度了解我国文化。”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外,在入境游推广方面,社交媒体凭借极强的传播力,扮演了重要角色。旅游企业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分享游客们的体验及评价,从而吸引更多游客。
各地发展入境游举措也在不断深化。近日,在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支持下,深圳市旅游协会推出三条“前海国际旅游线路”,分别为“时尚之旅”串联前海壹方城、欢乐港湾、万象前海等特色地标;“滨海之旅”涵盖滨海骑行和出海游;“未来之旅”聚焦科技创新,从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到自动驾驶、城市空中交通示范中心,展现科技赋能生活的魅力。
在离境退税方面,7月3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等六部门印发《上海市优化离境退税消费环境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上海市离境退税商店超3000家、网点超10000个,“即买即退”商店占比超80%,商业集中场所设立集中退付服务点的占比超80%,在入境人员消费相对集中的中心城区,实现离境退税商店全覆盖。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签证便利化措施仍在不断优化,而伴随我国文化‘出海’及软实力提升,将吸引更多海外游客关注,这些因素都将持续推动我国入境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