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证券要闻 > 正文

严打造假欺诈 筑牢上市公司质量根基

2020-04-20 06:2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国务院金融委本月已两次强调打击造假和欺诈,传递出严惩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强烈信号。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对造假欺诈等行为从重处理的顶层设计,则赋予了规范资本市场发展的底气和能力。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市场乱象依法监管,行政处罚数量和金额连创新高,但从近期部分上市公司涉嫌信披造假、“蹭热点”涉嫌误导性陈述、中介机构违规案件数量增加等状况分析,资本市场乱象仍需重拳治理。有关专家指出,只有重典治乱,才能提升监管威慑力。分析人士认为,从严监管、严打造假欺诈,将筑牢上市公司质量根基。

    上市公司须恪守底线

    长期以来,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时有发生,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打击了投资者信心。近期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公司中,更是不乏明星企业。

    4月2日,赴美上市不足一年的瑞幸咖啡表示,公司于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间虚增了22亿元人民币交易额。这一事件对A股上市公司敲响警钟。

    疫情发生后,多家上市公司花式宣告“疫情防控概念股”身份。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口罩指数累计涨幅近70%,肺炎概念指数累计涨幅近50%,其中,股价涨幅翻倍的口罩概念股共有5只,股价涨幅翻倍的肺炎概念股7只。

    业绩变脸在年报披露季爆发也一直是A股的顽疾。豫金刚石4月3日披露修正公告,此前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9年净利润8040万元,修正后亏损51.51亿元。2018年度豫金刚石的净利润为9634万元。

    “坚决打击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是为投资者提供分析、研究、决策的基本保障,也是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基础。”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指出,资本市场乱象干扰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判断,必须认识到打击上市公司造假和欺诈行为的迫切性。

    从严治市提升监管威慑力

    面对部分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重典治乱,出手维护市场秩序,体现监管定力和导向。尤其是金融委会议提出“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要求,监管部门将对信息披露造假、欺诈发行等行为出重拳,切实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以公告日期为准,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14家上市公司收到立案调查通知书,44家上市公司收到地方证监局警示函。

    3月15日,三家上市公司(雅本化学、泰和科技和秀强股份)均披露其因涉嫌“误导性陈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三家上市公司涉嫌“误导性陈述”的具体原因均系其在互动易上与中小投资者互动中借助“新型冠状病毒防疫”“特斯拉”等热点话题,对公司的业务情况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客观、不完整的回复。

    清明节假期前一晚,豫金刚石发出业绩“大变脸”公告,清明假期结束首日就被立案调查,创下中国资本市场立案调查最快纪录,也是监管针对2019年年报涉嫌业绩变脸的首单立案处置。

    不仅是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也正被从严监管。日前,监管部门公布多份监管措施决定书,12名保荐代表人、6名注册会计师及3名律师因科创板IPO项目问题被采取监管措施。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上市公司监管的首要目标。值得关注的是,监管部门正在通过分类监管、精准排雷,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督促上市公司和大股东讲真话、做真账,拒绝蒙和骗,不做违法违规之事。

    追责力度持续加码

    有关专家指出,遏止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追责力度将持续加码。

    首先,新证券法下,证券市场已迎来最严监管时代,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将收到“天价罚单”。《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于3月20日正式发布,明确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包括重组上市)等重大资产重组活动中,标的资产财务资料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也应认定为欺诈发行。根据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办法规定,对重大违法公司实施终止上市,上市公司构成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情形将被强制退市。配合新证券法施行,日前证监会印发2020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全年拟制定、修改的规章类立法项目合计53件,其中,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方面,“力争年内出台的重点项目”13件。

    “一个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而强大的资本市场,绝不是一个不死鸟不断上演神话的股市,更不是欺诈造假无力惩罚的市场。”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表示,从近期的政策信号来看,监管层既重视市场化,又重视法治化,有理由相信A股市场正在成为一个健康而强大的资本市场。

    其次,从近期案例来看,有多家上市公司被迅速立案调查,折射出监管部门从严从快监管态势。

    “对造假、欺诈等行为从重处理有三方面内涵。首先,造假、欺诈企业本身要接受相应处罚。新证券法对欺诈发行、信披造假的处罚打出组合拳,让不法企业闻风丧胆;其次,在注册制全面推行过程中,对于相关做尽调的金融机构本身也要有惩罚处罚的机制;再者,对于其他金融服务行业的中介机构也将起到警示作用。”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表示。

    再者,根治造假、欺诈顽疾更应协同作战。一方面,完善市场化约束机制,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诉讼制度已提上日程。另一方面,交易所将充分发挥自律监管职责。此外,伴随退市制度等持续完善,将从多维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最大程度净化资本市场生态环境。

    圈定改革重点,激发枢纽功能,当前资本市场全面“深改”重点任务正在落地实施。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理应肩负规范发展、提高质量的主体责任,展现担当作为。可以预期,伴随新证券法施行,监管部门从严监管将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合规意识,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夯实上市公司提质增效根基。

-证券日报网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