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风电设备退役潮悄然袭来 资源化利用喜忧参半

2025-07-02 00:25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许林艳

    当最后一组叶片停止转动,那些曾在旷野、山巅奋力追风的“钢铁巨人”完成了使命。首批大规模投运的风机陆续步入“暮年”,一场退役潮已悄然来袭。

    根据测算,到2025年退役风电机组将达到1800多台、到2030年将超过3.4万台。风电设备退役后的循环利用问题,已成为当前风电产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庞大的设备会给生态环境造成负担,难以降解的复合材料将侵占大量土地,也会影响风电设备的更新换代。如何让这些“沉睡的巨人”重获新生、实现资源化利用,成为横亘在行业面前的一道发展必答题。

    亟待解决的难题

    当巨型退役风电设备被拆除,发电机、电控、塔筒等具有显著价值的部件会被取走,庞大的叶片何去何从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部分企业获取叶片后,未依循在环保部门备案的工艺流程进行规范处理,甚至存在变相抛弃的情况。“在某地现场,有大概200亩的土地被叶片占据。尽管业主已经付费给处置公司,但是因为这些公司缺乏处置能力,并未对这些叶片进行处理,叶片截断后便一直被闲置堆放。”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这些不具备相应处置能力的公司,仅凭低价竞标获取叶片,随后采取简单切割、焚烧等粗暴方式对其进行处理。此类不规范行为,给风电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困扰。

    在走访相关协会和部分企业的过程中,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提出,若想规范风电设备回收行业发展,退役风电项目的开发商应当主动肩负起责任,务必选择具备相应处置资质与能力的正规回收企业,并要核实其是否真正具备妥善处置叶片的实力,相关协会发布的《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企业推荐名录》可作为参考。

    天津市龙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津节能”)是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2017年末,公司开始研究叶片回收课题,2018年2月份立项。彼时,世界范围内尚无任何参照工艺。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建成年处理1500吨退役叶片的生产线,资源化产品已经开始在建筑领域批量应用。”龙津节能总经理张国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龙津节能通过研发创新进行成本控制,加大自动化投资力度,减少用工成本。随着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逐渐增强,公司产能稳步增长,成本逐步降低。

    据了解,龙津节能已经和山西省安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山西宁武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此外,公司将于近期与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在全国布局新能源固废循环产业园。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电力央企旗下环保公司以及各地环保集团都在积极布局回收业务。预计未来2年至3年内,退役风电设备回收产业链将初步完整。

    商业化仍存瓶颈

    为解决退役风电设备的回收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构建相关处置和循环利用体系。

    2023年8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份系统部署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工作的政策文件。2024年8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其中提出“推进风电设备更新和循环利用。按照《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的要求鼓励并网运行超过15年或单台机组容量小于1.5兆瓦的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

    在风电设备回收产业中,发电机零部件制作标准高,可直接再利用;塔筒等组成部分富含钢、铜等金属,有的可以直接压成钢片,有的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高效回收。有研究指出,1.5兆瓦风机每千瓦用钢量0.11吨,每千瓦用铜量2.9千克至3.52千克,按当前国内废钢、废铜回收价格计算,到2030年,全国1.5兆瓦风机废钢、废铜可回收价值达240亿元左右。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整个风电设备回收产业中最难处理的部分就是叶片,这是循环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叶片主要组成材料是玻璃纤维和树脂,韧性很强。

    早期对退役叶片的处理方式主要以填埋和焚烧为主。目前对叶片回收处理的方式主要有物理法、热解法和化学法。物理法是目前采取的主要方式,比如对叶片进行物理切割或者破碎研磨之后提取玻璃纤维,用于制作建筑板材,或者将叶片切割之后做成托盘,用于物流运输行业。通过化学溶剂提取玻璃纤维也是一种办法,但是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且成本较高。

    “总体来说,现在的处理技术虽多,但缺少没有二次污染的、高附加值的回收利用方式。这也就导致了现有处理技术很难商业化。”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卫权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预防“一窝蜂”

    当前,风电设备回收市场的实际参与者主要是风电场业主、风机制造企业和环保企业。据悉,处理退役风电设备的责任主要由风电场业主承担。王卫权表示,当前,对于已经退役的叶片,多数风电场业主选择通过招标或者其他方式将这部分业务外包,但这些外包企业是否具备处置能力有待核实。所以,责任主体进一步完善自身处置能力才是长久之计。

    由于退役风电设备比较分散,行业数据库的建立也十分必要。“数据库中要包含每年退役风机的分布、数量、机组型号、业主单位等信息,以便推进后续工作。”王卫权认为。

    “风电设备循环利用行业的相关法规标准正在研究编制过程中。实际上,退役叶片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市场也高度关注。”在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专委会主任程刚齐看来,“退役风电设备循环利用行业隐约出现了开局即红海的迹象。而退役风机数量实际有限,如果企业‘一窝蜂’涌入,也可能出现原材料供应不足等情况。因此,对这一行业的‘过度追捧’反而会带来隐患。”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