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的资本市场是个“热闹的市场”,头一件大事就是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自此开启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新篇章。伴随着上市公司提质行动号角吹响、全球区块链“第一股”诞生、5G元年推动、“南北船”合并、长生生物退市、格力电器混改等种种消息的发布,“改革”的气息贯穿整个2019年。
科创板 开启资本市场改革新篇章
本报记者 李春莲
2019年,资本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一件大事非科创板莫属。科创板开启了服务国家战略的新起点。
7月22日,科创板鸣锣开市。从2018年11月初宣告,到改革方案逐步清晰,再到正式开市,短短259天的时间,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全新板块,创造了“科创板速度”。
交易首日,首批25家上市公司全线大涨,当日市场成交近485亿元,25只科创板个股平均涨幅在140%左右,更有16家公司单日内就实现涨幅翻倍。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2019年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最重大事件,也是中国股市成立30年来最重要的一次改革。”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板可以说是一次体制革命,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已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是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改革的一个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由于我国A股严格的发行制度难以满足科创型企业上市募资的需求,阿里、腾讯等科创独角兽只能远赴海外募资。2018年,我国A股市场新股发行数量同比下降75.95%,募资规模同比下降40%。而在港股及美股市场上,中国企业IPO快速增长。
随着科创板的设立,我国科创类企业在A股上市的速度快了很多。
截至12月26日,科创板累计受理企业数量193家,其中107家已审核通过,80家注册成功,69家正式上市,28家中止或终止审核。
董登新还表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第一次使IPO审核效率大幅提升,审核周期大幅缩短,IPO变得更加高效和简便。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包容性大幅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市场化和法治化的集中体现。
日前,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表示,科创板顺利运行5个月,首战告捷,为注册制全面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上市标准更加多元化,审核权下放交易所,定价更加市场化。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还使壳资源的价值大幅下跌,使赌壳炒壳的投机现象基本消失。”董登新还强调,这是一个了不得的市场进步,正是因为赌壳、炒壳这种过度投机现象的消失,使得“一元退市标准”大放光彩,今年至少有8只股票被“一元退市标准”赶出市场,这是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带来的明显的效果。
上市公司“提质”吹响号角 A股“长牛”可期
本报记者 赵学毅 见习记者 王君
2019年,世界经济和贸易新的形势为资本市场更有效、更高质量地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不断加强基础建设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而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则是基础中的基础。
5月11日,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上,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发表了长达6000多字的讲话,聚焦上市公司治理和完善监管,提出将实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自此,上市公司提质行动的号角正式吹响。
易会满认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上市公司董监高必须谨记和坚持四个敬畏,常怀敬畏之心,既敬畏市场,尊重规律,走合规的发展之路;敬畏法治,遵守规则,强化诚信,契约精神;敬畏专业,突出主业,自觉远离市场乱象;敬畏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积极践行股权文化。
除了提质计划,证监会还于9月份趁热打铁举行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资本市场“深改十二条”随之启动,内容涵盖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重点任务。这其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放在了第二条的显著位置。该任务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定实施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切实把好入口和出口两道关,努力优化增量、调整存量,杜绝病从口入。
11月份,证监会印发《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力争通过3年-5年努力,使上市公司质量得到较大改观。这份计划包括7个方面46项具体任务。比如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推广科创板经验,退市常态化,督促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强化监管,着力解决违规占用担保问题、遏制“三高”并购重组等。
“上市公司的质量是上市公司的第一责任,董监高关键少数要负起责任,同时市场环境也非常重要,大家要有合力,共同来支持上市公司提高质量。”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直言,“上市公司的质量涉及方方面面,首先是规范治理,公司只有内外配合,才能做到规范化治理;其次是良好的业绩,把业绩做好是上市公司应具备的看家本领;第三是要有责任担当,不仅要照顾投资者的利益,也要关心到经营者和员工,建立一个共享的机制和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上市公司提质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大盘蓝筹公司营收、净利持续增长,中小盘公司业绩趋于稳定。
有数据显示,代表大型龙头企业的上证50,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7万亿元,净利润1.8万亿元,同比增加9%、11%,占沪市整体营收和利润的55%、71%。市值百亿元以上的480余家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均为10%,展现了大盘蓝筹公司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其中涌现了一批持续开拓市场,深耕主业的大型优质公司,如玲珑轮胎、海螺水泥、中国建筑等。中小盘公司则主动应变,营收持续增长,经营业绩企稳。上证380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万亿元,同比增长8%,业绩整体趋稳,其中96%的公司实现盈利,体现了成长性新蓝筹的韧性。深市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整体表现出质量稳中向好、应对风险能力提升的特点,板块韧性有所增强。其中,平安银行、美的集团、万科A等龙头企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如果未来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提升,那么对于长线资金来讲,吸引力更大,这些长线价值投资的资金将会推动A股进一步向价值投资靠拢,为A股走出长牛提供了可能。”业内人士对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