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萌
日前,上交所召开落实科创板“1+6”政策股权投资机构座谈会。上交所表示,将与股权投资机构加强沟通、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常态化交流机制,引导股权投资机构把握住政策机遇、市场环境和社会共识,发挥好支持科技创新的先导作用和专业机构的把关能力,共同做好科创板改革“1+6”政策各项举措的宣传、落实和案例推动,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这场座谈会传递出不同寻常的信号——明确股权投资机构支持科技创新的先导作用。股权投资机构通常是指专注于对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的私募机构。股权投资机构一头连着社会资本,一头连着科创企业,为科创企业提供“第一笔钱”,是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通道的“第一站”,通常也是科创企业上市征程的关键推手。以科创板为例,超九成上市公司在上市前获得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和支持。
在资本市场加力服务科技创新的新形势下,股权投资机构要把握机遇、主动作为,以长期资本驱动关键技术创新,勇于担起支持科技创新重任。
第一,我国高度重视股权投资行业发展,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扩大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拓展股权投资退出渠道,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发展股权投资。在此形势下,金融监管部门推出一系列举措,一方面,募资端“引水入渠”,不仅鼓励保险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机构加大股权投资力度,还允许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机构自身发行科创债募资,扩大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以更好支持科技创新;另一方面,退出端“清淤疏堵”,扩大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份额转让试点,拓展股权投资退出渠道,加速畅通“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一系列政策实施效果显著:百亿元级私募基金接连成立,机构科创债募资规模攀升,资金来源更加广泛,股权投资“投资—退出—再投资”循环更加通畅。这就给股权投资机构带来更加稳定的预期,推动其更加主动地投资硬科技,支持科技创新。
第二,资本市场生态持续优化,优质公司估值修复,中资企业上市热情高涨,并购重组交易活跃,便利股权投资退出,形成有利的市场环境和正反馈。
从成熟资本市场来看,并购、IPO等方式是股权投资退出的主渠道。今年以来,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暖意浓浓,A股IPO市场逐步回暖,H股IPO融资规模屡创新高,一批优质科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这为专注股权投资的私募基金退出提供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并购重组市场火热,新兴产业备受关注,相关企业成为热门标的,这也便利其背后的私募基金退出。由此可见,市场环境的改善,使部分前瞻性布局新兴产业、前沿赛道的股权投资机构实现更高效的退出、获取更丰厚的回报。
第三,国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出一批科技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创企业,为股权投资提供优质标的,打造出极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此外,资本市场也加大支持科技创新力度,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打开优质未盈利科创企业上市通道,这在更大范围上拓宽股权投资机构筛选投资标的视野,为早期科创项目提供更为明确的退出预期,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对长期资金的吸引力。
创新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当下,受益于政策环境友好、市场环境改善以及投资环境优化,股权投资行业发展前景大好。股权投资机构更应当好耐心资本、长期资本,以长远的眼光拥抱未来价值,精准识别技术潜力、筛选优质科创企业,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坚定担起支持科技创新重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