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勇
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退市锦港”),目前正处于退市整理期。退市锦港于7月5日发布公告显示,公司副总裁宁鸿鹏、副总裁曹成因有证据证明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已被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决定逮捕。此前,2024年10月末及2024年11月初,公司已有多名高管因涉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由于连续多年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情形,交易所已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整理期结束后,公司股票将正式摘牌。
连续多年财务造假
退市锦港位于辽东湾湾顶西部,地理位置优越。公司主要从事油品及化工品、粮食、煤炭、金属矿、钢材等大宗货物的装卸、运输和仓储等物流业务,连续25年稳居内贸散粮中转第一大港地位。然而,近年来公司治理问题频发,曾被监管部门两次立案调查。
经监管部门查明,退市锦港曾与7家公司开展大量无商业实质的大宗贸易业务,并通过前述贸易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导致2018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四年合计虚增收入超8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近1.8亿元。
退市锦港的违法行为不止于此。监管机构还发现,2022年至2024年期间,公司通过虚假贸易业务及跨期确认港口包干作业费收入等方式虚增利润,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分别虚增利润3610.45万元、6808.78万元和1537.75万元,导致相关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此外,退市锦港还存在未按期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未及时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事项,以及多份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等信息披露违法问题。
“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依赖于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财务造假严重破坏市场诚信基础,误导投资者决策,损害市场公平性,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影响金融市场稳定。”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零容忍”立体追责
退市锦港此次被决定逮捕的2名高管去年就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宁鸿鹏和曹成当时均被取保候审。
“公诉案件中,被告人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未被逮捕,审判阶段法院认为其符合条件时,可决定逮捕。”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律界人士表示。
除此次被决定逮捕的2人外,退市锦港还有多名高管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公司及多名高管、前高管也受到行政处罚。2024年10月31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退市锦港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800万元罚款,对公司的6名高管分别给予警告,合计处以1500万元罚款,并对违法行为恶劣、违法情节较为严重的徐健、刘辉2人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今年5月29日,辽宁证监局对退市锦港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2000万元的罚款;对公司的11名高管给予警告,合计处以1860万元罚款,并对公司时任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李挺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
天眼查App显示,退市锦港因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不断被投资者提起民事诉讼。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表示:“适格投资者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要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赔偿因虚假陈述造成的投资损失。”
卢克林表示,退市锦港信披违法事件中,行政处罚旨在规范市场秩序,刑事追责彰显法律权威,民事赔偿则保护投资者利益。
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表示:“‘行民刑’全方位立体化追责体现了监管及司法部门‘零容忍’的监管态度和‘从严从快’的执法理念,旨在形成强大震慑,提高违法成本,净化市场环境,彰显维护市场公平正义的决心。”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表示,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不仅能震慑违法者,清除市场“害群之马”,也展示了监管决心,有助于维护市场稳定,提升市场整体质量。
(编辑 屈珂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