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琪
6月份金融数据发布在即。随着5月份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陆续落地显效,金融数据将出现哪些积极变化?《证券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专家,对6月份金融数据进行前瞻分析。
总体来看,业界普遍预计,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及社融均将环比多增。回顾5月份数据,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0.62万亿元,新增社融2.29万亿元。
从新增人民币贷款来看,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约2.1万亿元,环比季节性大幅增加,同比基本持平。今年上半年“化债”置换债券密集发行,这意味着6月份隐性债务置换规模依然较大,会继续下拉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不过,去年同期监管层治理资金空转,导致去年6月份新增贷款基数明显偏低。另外,今年5月份降准落地,近期央行综合运用MLF(中期借贷便利)、买断式逆回购等政策工具,连续开展中期流动性净投放,银行体系资金充裕,也将加大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当前仍处于逆周期调节发力阶段,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而5月份央行降息带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实体经济信贷融资需求。
华源证券研报分析,4月份及5月份往往是信贷投放小月,6月份为投放大月。尽管信贷需求持续偏弱,但银行在6月份往往会冲刺信贷规模,以做大半年末贷款余额,预计6月份新增贷款2.1万亿元。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预计,6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1.9万亿元,同比少增2300亿元,对应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至6.9%。
从新增社融来看,王青预计,6月份新增社融约4万亿元,在环比季节性增加的同时,同比也将多增。除投向实体经济的新增贷款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外,6月份新增社融的主要支撑点仍是政府债券融资。在今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前置发力带动下,6月份政府债券继续处于发行高峰期,净融资规模比去年同期增加约7000亿元。与此同时,央行降准带动市场利率下行,企业债券融资成本随之下降,6月份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同比、环比都将呈现多增。考虑到隐性债务置换对新增人民币贷款带来的扰动效应,当前新增社融是观察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主要指标。近期新增社融持续同比多增,存量社融增速加快,是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的具体体现。
李超预计,6月份社融新增3.8万亿元,同比多增约5400亿元,对应增速提升0.1个百分点至8.8%。
华源证券同样预测6月份社融增量3.8万亿元,同比多增,多增主要来自政府债券及企业债券净融资。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例会提出,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货币财政政策协同配合,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处于合理水平。
王青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方向进一步发力。预计三季度末前后,央行将再次实施降息降准。这是下半年促消费、扩投资、引导物价水平温和回升的一个重要发力点。此外,预计下半年央行还将进一步丰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有可能设立定向服务新型工业化的再贷款,引导更多金融资源进入科技创新等领域。
(编辑 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