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伟
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近年来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日益增长,吸引了全球范围内诸多企业参与其中。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产业链上市公司应如何实现突破?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探索。
其一,以技术创新锻造差异化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始终将技术研发置于核心位置是其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突破手段。
在技术研发上,上市公司应锚定自身优势和行业前沿,不断推动差异化产品落地并保持产品的代际优势。同时,公司应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加强研发协同,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此外,公司还应持续进行装备升级、工艺迭代,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以提升竞争力。
其二,以产业链协同构建共赢生态。
上市公司若想在负极材料市场实现突破,离不开产业链协同。面向上游,上市公司可通过“纵向集成型”供应商管理模式,着眼于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创造和长期稳定发展,与上游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共同规划未来发展战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创新能力和应对市场波动的韧性。
面向下游,上市公司可尝试通过“业务+股权”的合作模式,探索共同出资建设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相互交叉持股等,与下游企业建立深层次、多维度合作关系,增强客户黏性,确保先进产能的消化。在客户开发与维护方面,上市公司可尝试实施客户定制化服务策略,与客户构建全生命周期伙伴关系,实现共同成长。
其三,以产能布局的动态调整应对市场变化。
上市公司应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动态调整产能布局。同时,实施“产能区域化+市场全球化”的双轨策略,在国内依托低电价地区的能源成本优势建设绿色工厂,在海外则选择交通便利的国际物流节点作为枢纽辐射目标市场,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能规划。
同时,上市公司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推动产能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此外,还需搭建需求动态监测模型,实现产品结构与产能投放的敏捷调整,杜绝脱离市场需求的盲目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