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凌晨
近期,公募基金管理人接连自购。
7月4日,大成基金发布公告称,大成基金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募集期为7月7日至7月22日,拟任基金经理为李博,有大成企业能力驱动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大成精选增值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两只在管。
此前,大成基金也曾发布自购公告。6月7日,大成基金发布公告称,拟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此外,华商基金在7月1日发布公告称,将认购旗下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华商基金在公告中提到,为更好地践行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与华商基金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以及与广大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本公司已于2025年7月1日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基金份额。
近期,发布自购公告的公募基金管理人还有:交银施罗德基金拟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交银施罗德瑞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兴证全球基金拟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兴证全球合熙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募基金管理人积极自购,不仅体现其对自身投研实力与产品潜力的信心,也传递了市场前景乐观的信号,有利于提振投资者情绪。同时,该行为也向投资者表明,基金管理人愿与持有人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加强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促使基金管理人更注重长期投资价值与风险控制,有利于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在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看来,公募基金管理人频繁自购,一方面体现了公募基金管理人响应政策引导、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另一方面,权益类基金成为公募基金管理人自购重要对象,反映出机构对权益资产长期配置价值的判断,以及对市场估值修复和经济基本面改善的预期。
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鼓励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力度。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7月6日,公募基金管理人对股票型基金的净申购金额已达13.17亿元。
“从长期来看,自购行为对公募基金管理人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曾方芳表示,自购行为通常被视作“真金白银的承诺”,能够增强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管理人的信任感,传递出公募基金管理人对自身投研能力和产品价值的信心,也会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流入。
“这种积极影响在促进业务拓展和客户资源积累方面作用显著。良好的品牌形象会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关注,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自购积极、对市场有担当的基金产品。同时,基金公司现有客户的忠诚度也会因自购行为得以提升,从而更愿意长期持有该公司的基金,甚至追加投资。从过往市场经验来看,在市场低迷时期积极自购的公募基金管理人,后续在新基金发行、规模扩张等业务上往往更顺利,客户数量也会稳步增长。”孙珩如是说。
不过,曾方芳也提示:“自购的积极影响程度取决于公募基金管理人能否将自购行为与投研能力建设、业绩提升相结合,真正实现与投资者长期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