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正文

光华基金林战:我们的逻辑就是创造领先市场的超额回报

2018-09-21 19:31  来源:证券日报网 王明山

    9月21日,亚太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成立(以下简称“联盟”)。同时,由亚太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主办的“新金融,新未来”主题论坛在京举行。

    亚太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是由中国科学院、光华基金、日本SBI集团(原软银投资集团)、众安保险等机构发起成立的,旨在推动中国金融科技产业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产业的标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出任亚太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学术委员会主席。此外,由日本SBI集团联合光华基金发起的亚太科技基金同时宣告成立,基金规模达20亿元。

QQ截图20180921193615.jpg

    日本SBI集团与光华基金签署基金协议

    论坛上,联盟学术委员会主席王忠民认为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在金融领域的每一步、每一点、每一条线条的应用,都会引起金融的系统性的革命和变化,并以区块链为例,带来《区块链的赋能逻辑》主旨演讲。

    王忠民表示,区块链的第一层逻辑是对现在发生的所有的数据,完成了自下而上的自结构化,这比原来在大数据从上而下算法实际的多、应用的多;第二层逻辑是区块链把所有背后的数据变成了服务,而市场中新的公司在这些云服务平台创业的时候,边界成本已经成为零了;第三层逻辑是区块链让价值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平衡分配,而扩大的时候就让别人分享这个东西,缩小的时候就价值增值;第四层逻辑是区块链穿透信用基础,建立信用机制,降低交易成本。

    王忠民认为当前市场应该持续培育、投资创新的金融科技,结合资本,让前沿创新的科技赋能金融产业,延伸到我们所有的社会的行为当中去,从而让全社会因此变得更美、更好、更有价值,这也是亚太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未来的愿景和努力方向。

    蒋磊表示,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的一些技术已经领跑全球。国家出台众多政策,鼓励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科技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中国科学院创新孵化投资公司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中科院创新资源,将推动联盟资源协同及全球金融科技产业的良性发展,让中国金融科技产业成为全球技术和产学研一体化标杆。

    光华基金董事长林战表示,宏观经济应该放在一个大周期里面去看趋势,看波动,看微观。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稳中有变,稳中有忧,虽然短期压力大,但中长期有很大机会。光华基金作为综合性的投资和产业运营的机构,追求创造领先市场的超额回报,做强赋能型的投资,聚焦技术,聚焦项目背后的价值,通过连接市场要素,联合海外的优质市场和中国庞大的市场,创造新的要素,尽可能的平滑风险曲线,创造更大价值,帮助被投企业成长。

    在谈到怎样平滑风险曲线时,林战表示“我们的策略是稳住贝塔,寻找阿尔法。超额收益本质上是一种期权,是options,所以贴现率高,因为风险高。所以我们要连接要素,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配置效率。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强赋能。这也是寻找阿尔法的核心。过去我们不讲赋能,投出去就没事了,过去投资的逻辑是不宜介入被投企业的运营,这实际上是一种懒惰。当然,我们要处理好股东的身份定位,不能越界,但也同样要力所能及的整合资源,帮企业成长。这就叫帮忙不添乱。我们聚焦技术,无论是消费,还是文娱,智能制造,Tech+Anything,通过技术连接要素资源,创造阿尔法。”

    众安保险CEO陈劲表示,众安是中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也是首家将核心系统部署在云平台上的金融机构,并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深度应用改造保险价值链。众安保险的全资子公司众安科技立足健康医疗、保险等领域,以创新技术为驱动,依托安链云和众安学院两大平台,为产业合作方提供保险科技、数据智能、商保科技、区块链、金融产品等科技能力。

    日本SBI集团作为亚洲最大的金融投资机构之一,也是日本最大的线上金融服务机构。SBI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郑振英表示,SBI集团坚持投资极具创新的商业模式,通过投资切入,把被投企业技术、资源整合到SBI投资领域的企业内,推动集团业务和被投企业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微循环。目前,亚洲地区是海外投资中成长性很高的区域,SBI也会以通过亚太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和亚太科技基金,在中国积极的开展金融业务。

    此外,四位联盟成员嘉宾一致认为科技创新创业迎来新时代,更多的年轻人也会迎来乘风破浪的发展机遇。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