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两会进行时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张劲: 企业参与扶贫要留下经得起检验的脱贫成果

2019-03-06 16:24  来源:证券日报网 王僖

    证券日报全国两会报道小组 王僖

    党的十九大将脱贫攻坚战作为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过程中,很多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为党委政府分忧,体现出了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只是,过程中也存在企业急于求成,扶贫项目变负担、短期见效不长远、扶贫对象不精准等问题。

1.jpg

    对此,本次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雪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劲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指出,企业应在扶贫过程中不断创新形式,发挥产业运营优势,帮助贫困地区产业项目“强根”,商业生态“造血”,以健全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授人以渔,努力留下经得起群众和时间检验的脱贫成果。

    记者从雪松集团了解到,2018年6月份,雪松控股投资30亿元,通过“强根造血式”旅游产业扶贫,助推毕节成为贵州旅游集散中心,助力毕节打赢脱贫攻坚战。其实,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本身就是旅游好去处,但受制于产业配套和商业运营不足等短板,目前仍有农村贫困人口72.46万人,约占贵州全省的1/4。

    雪松控股计划借助其旗下文化旅游集团的多年旅游产业开发经验,整合贵州毕节当地旅游资源,创新升级旅游业态,并将力争在2019年8月份完成一期工程,待项目实现盈利后整体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

    过程中曾深入一线考察过毕节项目的张劲也对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本次全国两会上,张劲提交了《创新企业扶贫模式,确保长期稳定脱贫》的提案。张劲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企业在扶贫过程中要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更应防止产业跟风一哄而上搞重复建设,带来同质化低效竞争,诱发“需求旺盛—价格上升—增加供给—价格下跌—供给下降”的市场波动,给贫困人口带来经营风险,挫伤他们的脱贫决心和信心。因此要依托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做好项目定位,突出产业特色。

    可如果只是建设单个产业项目,而不注重延伸产业链的话,从长远看,产业发展必然会遭遇瓶颈。因此,张劲建议应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中心”的发展方向,建设一批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高端、前端、深端产业项目,重点补强产业链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和缺失环节,将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全部打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投入更多精力到品牌打造、产品营销、团队培养等“内功”上,确保扶贫项目持续稳健盈利。

    此外,张劲还十分注重对资本手段的运用。他表示,要运用资本手段,为贫困地区培育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主体,提升自我造血和内生发展能力。“我认为应该把视角放大到整个产业链生态圈,让贫困人口更好参与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旅游等农村服务业,通过房屋出租、销售土特产品等方式,变资源为资产,变资金为股金,变农民为‘合伙人’,使农民‘租金’、‘佣金’和‘股金’兼收,实现持续增收和稳定脱贫,在提升经济总量的同时,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贫困人口。”张劲说。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