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宏
随着证券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业内资源整合不断加速,优胜劣汰现象愈发显著,这一态势在券商股权流转过程中展现得格外鲜明。今年以来,券商股权流转现象日渐增多,并呈现出显著的“冷热”差异,部分中小券商的股权遭遇数次流拍或持续“无人问津”,同时,也有券商的股权在短时间内获得多家机构争相认购。
股权转让“加速度”
近日,一笔中泰证券股权被挂上京东司法拍卖平台,将被进行公开拍卖。公开信息显示,该笔拍卖标的为中泰证券501.08万股无限售流通股,持有人为联合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参考起拍价为3103.69万元,实际起拍价将为起拍日(7月28日)前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价乘以拍卖股票总数(501.08万股)的95%。截至7月23日收盘,中泰证券股价为6.75元/股。
今年以来,券商股权转让动作频频,其中,中小券商股权标的较为常见。例如,当前,大通证券15.42%股权正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转让方为其第二大股东大连港投融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世纪证券0.05%股权也正在公开转让,转让底价为295.45万元。6月份,粤开证券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149万股股权转让的意向征集公告。4月份,国新证券2000万股股权转让项目也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开启意向征集。3月份,国都证券3000万股不限售流通股进行公开拍卖,起拍价为4579.2万元,经历156次出价,最终由浙商证券以5704.2万元竞得。
对于年内券商股权流转频繁的现象,排排网财富研究员卜益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券商股权流转加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整合加速、竞争格局重塑的态势。在并购重组持续推进、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部分中小券商经营情况不佳,因此其股东选择出让相关股权资产,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同时,地方国资对旗下券商牌照、资源进行整合的战略布局,也日益成为推动券商股权流转的重要因素。”
券商股权“冷热”差异显著
值得关注的是,在密集进行的券商股权转让中,不同标的的“热度”展现出显著差异,其中不少中小券商的股权经历了多次流拍或反复“上架”。
华龙证券的股权转让情况,正是中小券商股权流转“遇冷”的一个缩影。今年2月份,新洲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华龙证券1162.32万股股权在阿里资产拍卖平台进行拍卖,起拍价为1627.25万元,结果遭遇流拍。6月份,上述华龙证券股权被再次拍卖,起拍价为1302万元,较其首次拍卖的起拍价降低了约20%。7月18日,另一笔由广西远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华龙证券2396.15万股股权被公开拍卖,起拍价为7452.04万元,无人出价,最终流拍。
与上述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力较强的知名机构股权备受市场投资者青睐。7月18日,东方财富披露,公司股东沈友根拟转让1.59亿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本次股份转让采取询价转让方式,不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进行,不属于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询价转让的受让方为具备相应定价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7月21日,东方财富宣布,本次拟转让股份已获全额认购,参与本次询价转让报价的机构投资者共27家,有效认购倍数为1.96倍;初步确定受让方为17家,初步确定的转让价格为21.66元/股。
“券商股权转让能否成功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标的企业经营情况、估值、市场前景,以及收购标的股权能否帮助收购方取得标的公司的控制权等。”止于至善投资基金经理何理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证券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态势下,预计未来行业马太效应将更加显著,头部机构有望通过加速并购重组、优化股权结构进一步稳固优势地位,部分中小券商有望通过引入实力较强的股东来获得资源加持、提升竞争力,而缺乏特色优势、业务较为同质化的券商或难以改变股权转让持续“遇冷”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