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蓉
7月22日,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由我国牵头制定的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低压直流系统及用例》近日正式发布。该标准是光伏直流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为分布式光伏开发与新型配电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全球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南。
今年以来,多项我国主导或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取得积极进展,产业链企业积极参与其中。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北京智帆海岸营销顾问有限责任公司首席顾问梁振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在光伏、电网、新能源汽车、通信、家电等领域,我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了更多的‘中国方案’,为全球产业贡献了更多的‘中国智慧’。我国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为中国技术和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更有利条件。”
据悉,《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低压直流系统及用例》聚焦分布式光伏接入低压直流系统的典型场景与关键技术,系统梳理了全球范围内相关典型工程案例,总结了光伏直流接口装备的技术演化规则,明确了低压直流系统在系统控制、故障响应及稳定运行等方面的技术指标要求。
这项国际标准由上海交通大学和华能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牵头,与来自德国、美国等14个国家的专家组成工作组,历经4年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了标准的编制工作。
我国是全球光伏制造和装机应用的第一大国,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均全球领先。在光伏领域,我国研究院和头部企业积极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贡献力量。
就在不久前,由中国提出的IEC国际标准提案《光伏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第1部分:光伏组件》正式立项。这是全球光伏领域首个聚焦碳足迹核算的国际标准。这项国际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及专家共同参与策划。中国专家作为项目组召集人,将组织美国、德国、希腊、尼日利亚等国专家推动该标准研制。
在制冷压缩机领域,也实现了国际标准“中国造”。今年6月份,由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电器”)联合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和清华大学主导制定的两项制冷压缩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评价》与《离心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评价》正式发布。
这两项国际标准成为ISO制冷压缩机领域20年来首次成功立项并发布的标准提案。“两项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将为世界所有制造压缩机的企业提供新标准。”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
近年来,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并在制定国际标准的过程中积极把握主导权。例如,截至2024年12月31日,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信诺”)累计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并已发布的IEC标准共有25项。金信诺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伍婧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信诺高度重视标准制定的国际‘话语权’,从自主创新到标准立起,从产品‘出海’到生态赋能,公司正积极从‘跟随者’向‘定义者’转型。”
记者了解到,为了实现从技术到专利再到标准的成功转化,各行业头部企业打造了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以格力电器为例,截至今年6月份,格力共有近1000名标准技术专家,在ISO和IEC等国际标准组织中担任了37个专家职位,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内外标准超900项。
“我国企业积极牵头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正从‘标准跟随者’向‘标准制定者’转变,但要在全球标准竞争中取得更大主导权,还需长期努力。下一步,可从提升标委会建设水平、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标准转化、加强标准研制和宣传推广、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提升。”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