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各地密集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破解从实验室到市场难题

2025-07-23 00:29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毛艺融

    又一笔百亿元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即将落地。日前,杭州市科学技术局发布关于征求《杭州市优化创新生态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大投入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其中提出,加大颠覆性成果转化直投基金投资力度,打造超10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常面临商业化路径不清晰、落地困难等瓶颈。同时,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为解决上述难题,壮大长期陪伴企业成长的“耐心资本”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多地政府纷纷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旨在加快推动颠覆性技术的转化落地。

    推动科技成果商业化落地

    作为政府投资基金的一种,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通常依托政府引导基金,采用“政策性+市场化”的母基金运作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共同投资,重点支持具有市场前景的实验室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项目实现商业化落地。

    2025年以来,已有苏州、厦门、南京等多地密集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或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从规模来看,基金总规模由“亿元级”向“十亿元级”跃升,投入力度显著加大。

    从投资阶段来看,主要投早、投小、投科技。例如,广西发布的《广西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及其子基金主要投向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非上市科技型企业。

    从投资领域来看,主要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投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例如,成都、天津等地探索财政科技资金“先投后股”模式,即通过科技立项形式支持研发团队或科创企业进行研发、转化和产业化,后续按约定将项目支持资金转换为企业股权,并遵循“适当收益”原则择机退出。

    此外,各地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在运作机制上体现出较强的政策引导和市场化结合特征。例如,苏州设立了总规模5亿元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天使基金,该基金由苏州吴中区政府与苏州创新投资集团联合设立,体现了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的结合。

    相较于覆盖面更广、主要服务科创中小企业的产业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核心使命更聚焦于打通“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的转化通道。例如,厦门设立的厦门火炬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将重点聚焦诊断试剂和疫苗领域,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

    “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为科创企业在技术验证、小规模生产、市场推广等关键阶段提供资金支持,有助于加速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衔接堵点,推动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落地。”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兰日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各地推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核心目的在于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金短缺、市场验证难、产业化周期长等痛点。这些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为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从而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生态的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除了地方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亦发挥巨大作用。例如,由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出资设立的国投(广东)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已投资企业包括上海新迪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元航材(营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三瑞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覆盖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事实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属于政府投资基金的一种,其筛选优质科技企业的专业眼光已被资本市场认可。例如,今年7月13日,上交所制定发布了《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8号——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明确在科创板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在符合条件的投资机构类型里,政府出资设立的基金便是重要主体之一。

    目前,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在运作中仍面临多重挑战。一位从事技术转移的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深层次的“三缺”问题依然存在:科研人员往往缺乏足够精力投入成果转化,专业转化人员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市场端对早期“硬科技”的风险资本供给仍显不足。

    展望未来,对于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兰日旭认为,要持续优化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建立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一方面,拓宽股权投资资金来源和募资渠道,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为种子期、初创期及成长前期的科技企业“雪中送炭”;另一方面,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比如以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此外,进一步健全科创企业上市培育体系,助力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加快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开花结果”。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