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股频道 > 新股要闻 > 正文

拥抱新经济留住下一批“BATJ”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箭在弦上

2018-03-01 15:0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三大情形待解

    记者在同诸多市场人士沟通后梳理了此次潜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主要针对的是三类情形,分别是红筹架构企业,未盈利的新经济企业以及行业监管不明晰的企业,而发行制度改革的具体方向也将是要围绕解决这些问题而展开。

    首先是红筹架构,对于包括中概股回归在内的诸多企业来说,红筹架构是摆在其回归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障碍之一。360借壳回归后,市场也在期待是否能够彻底放行中概股以及红筹架构的企业。

    一位参加了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在中关村调研座谈会的人士便告诉记者:“大家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园区的一些企业在创始之初就搭建了VIE架构,或者已赴海外上市后没有拆除VIE架构,就目前IPO的审核标准来看,VIE架构是企业在境内上市的直接障碍。”

    而有关红筹架构方面的改革或分为几个层次,一位海通证券的人士讲道:“此前战新板设计了完全承接未拆除红筹架构企业方案,但最终未成行,所以我们感觉此次不会一下子就放开,红筹架构本身还是有争议的,但是否会给予红筹架构企业在IPO时更多的空间,例如放宽拆除架构的时间限制或是承诺在上市一段时间内拆除完毕即可等。”

    除了红筹架构外,未盈利的新经济企业是市场最为关注的情形,在目前IPO审核的体系下,盈利是IPO最主要的先决条件。

    此前国内资本市场错失BATJ也正是IPO审核体系在盈利方面的坚持,如今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中,有关盈利的要求是否会变成为了关键的变量。

    一位中信证券投行部的人士对记者讲道:“监管层可能会对行业划出范围,然后在这些范围里给予一定的财务指标宽松空间,如这一次富士康的案例便就有了这样的意味,而划定的行业除了符合新经济这条要求之外,符合国家产业方向的也是必备条件,但我们认为范围不会定得很宽,前期或还以试点为主。”

    记者了解到,市场目前在论证IPO发行制度改革时还提出了以市值替代盈利作为核心财务标准的可行性。例如对亏损的互联网企业,可以以“市值-收入-现金流”的考量标准来衡量,放弃盈利考核标准。

    “许多新经济互联网公司属于前期烧钱来搭渠道,后期依靠高毛利率实现业绩爆发,如果施行市值类标准后,将能更直观反映这类企业的估值。”前述海通证券人士讲道。

    至于监管尚未明确的行业,诸多市场人士都认为或不会在此次改革中有所变化。

    “监管尚未明确的行业,如此前的现金贷或是互金,背后都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在目前防风险的大背景下,这方面的监管非但不会放松甚至还会有加强的迹象。”前述华泰证券分析师讲道。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