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昌校宇
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与公募基金行业加速转型的背景下,指数化投资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中金基金量化指数部、多资产部负责人耿帅军,深度解析量化投资如何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论,为指数化投资赋能,并前瞻性探讨在投资者需求升级与政策引导下,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机遇。
5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通过系统性改革,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耿帅军认为,《方案》通过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完善考核机制,以及提升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等措施,直击行业痛点,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强化长周期绩效考核机制以及突出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等,尤其值得关注。
“这些改革措施将逐步引导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改变过往的投资模式。传统主动权益类产品以追求相对排名为目标,基金经理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可能忽视相对基准的偏离和表现,容易产生投资风格漂移、基金净值大幅偏离业绩基准等问题,从实践结果来看,部分投资者整体体验不佳。”耿帅军表示,未来,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将需要更加关注基准,并以战胜基准为重要投资目标。
随着《方案》的稳步推进,贴近基准、风格稳定、超额收益稳健的投资策略将迎来发展机遇。耿帅军认为,始终锚定基准,以获取相对基准超额收益为目标的指数增强基金,天然契合行业转型方向,有望获得更多资金关注。此类产品在满足对基准有效跟踪的情况下,力争获取超额收益,能够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对长期稳定回报的需求。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指数增强基金的跟踪误差显著低于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意义上来讲,投资者持有体验更优。
量化投资作为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论,在指数化投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耿帅军表示,量化策略通过组合管理、风险模型等工具,能帮助基金经理更精准地控制跟踪误差,同时高效捕捉市场定价偏差带来的超额收益。此外,量化策略还能赋能主动权益投资。主动管理在个股深度研究上具有优势,而量化方法则能帮助基金经理将研究观点以更高性价比的方式转化为组合收益。
耿帅军还以中金基金的实践为例,介绍了量化策略如何赋能指数增强产品。“一方面,通过基本面量化策略,在量化投资基于宽度选股的基础上,融入基本面投资理念,努力提高研究深度;另一方面,通过数据驱动类策略,运用前沿深度学习方法高效提取市场交易特征,实现收益多元化。此外,通过战略与战术资产配置的结合,将不同收益风险特征的策略进行科学系统配置,从而实现超越基准的长期表现。”他表示。
不过,挑战同样存在。“过去,指数增强基金在公募权益类基金中占比较低,主要是因为面临‘看不懂、看不上、拿不住’的挑战。未来,基金管理人需要更主动地向市场普及量化方法论,帮助投资者理解其价值,使更多投资者‘看得懂、看得上、拿得住’。”耿帅军坦言,尽管这类产品短期涨幅可能不如高弹性产品吸引人,但其长期稳健的表现更符合政策引导方向。
对于普通投资者在下半年如何配置资产,耿帅军建议采取定投方式,以平滑市场波动。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平稳推进,前沿科技的跨越式发展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新活力。投资者在配置资产时应注重分散风险,避免过度集中于单一行业或主题。
专访的尾声,耿帅军再次提到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在他看来,量化策略与指数化投资的结合,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行业回归本源的体现。中金基金将继续深耕量化投资领域,为投资者创造可持续的回报,同时为服务实体经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