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时事要闻 > 正文

中科院注重科技“造血” 提升贫困地区产业升级

2020-11-13 21:44  来源:证券日报网 侯捷宁 杨洁

    本报记者 侯捷宁 见习记者 杨洁

    11月1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成效有关情况。白春礼表示,中国科学院扶贫工作起步比较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国家科技扶贫的一个先行者和主力军。目前,中国科学院负责的4个国家级贫困县都已经实现了脱贫摘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脱贫攻坚战转向脱贫致富,确保可持续脱贫和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科技扶贫在其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扶贫扶智产业振兴、提高经济附加值和稳定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扶贫能够借助科技手段打通贫困地区的生产、经营、销售全渠道,还将推动教育扶贫等深度扶贫措施的落地,对于贫困地区的全面脱贫起到根源性的作用。而且,科技手段的联系也让贫困地区的变化和情况被相关部门所掌握,时刻根据地方的条件变化调整政策,及时因地施政,提高扶贫的质量,实现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白春礼介绍,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工作成效主要有四方面特点和优势。首先,中科院特别注重科技“造血”,助力贫困地区的产业升级。第二,坚持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生态恢复与产业融合。第三,立足长远,坚持志智双扶,激发贫困人口致富的内生动力。第四,中科院第三方评估工作有效支撑了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从2016年以来,中科院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研究团队已经连续5年高质量完成了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为实现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因为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同时他们也是脱贫致富的主体。随着全国脱贫攻坚多年来的持续推进,如何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也成为我们现阶段和今后乡村振兴阶段一个非常需要关注的命题。”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负责人、院扶贫办主任孙命表示。

    谈及目前科技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盘和林表示,其一,通过查阅多个扶贫干部的事迹可以发现,贫困地区人们受教育水平较低,市场意识薄弱,应当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对于科技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人们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其二,还需要引入金融机构的力量,将科技扶贫和资本运作联系在一起,拓宽融资渠道,团结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高质量脱贫的目的。

    刘向东表示,在科技扶贫过程中,不能只提供技术,还要授之以渔,让更多生产经营者掌握这套技术,更便利地开展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切实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利用现代技术脱贫致富。

(编辑 孙倩)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