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妍
近期,在存款利率下行、市场资金争夺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多家银行及旗下理财子公司将目光聚焦于现金管理类产品,通过收益优化、渠道拓展、持仓限制调整等多维度升级吸引客户,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受访专家表示,此次系列调整的核心在于增强产品吸引力,进而更有力地抢占稳健理财市场份额。展望未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有望持续创新、优化。不过,投资者仍应留意相关风险。
具体来看,在收益竞争力提升方面,多家机构通过调整投资组合、引入优质底层资产等方式优化收益表现。例如,广发银行在官网发文称,将升级旗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智能金。在公告中,该行表示,为更好地服务广发银行客户,提升智能金整体收益水平,拟于7月14日起对智能金服务进行升级。
此外,销售渠道的拓展也是升级的重要方向。此前不少现金管理类产品仅在母行渠道销售,覆盖范围有限。近期,多家理财子公司积极与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合作,将产品纳入代销体系。如部分头部理财子公司已新增十余家区域银行作为代销机构,让产品触达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
针对高净值客户及机构投资者的需求,部分银行也同步推进单户持仓上限调整。此前多数现金管理类产品单户上限为100万元,难以满足大额闲置资金的理财需求。近期,多家机构将部分产品的单户持仓上限提升至5000万元甚至1亿元,为企业客户、高净值人群提供了更灵活的资金配置选择。如招银理财于7月14日发布公告,对“招赢日日金97号现金管理类理财计划”的单一投资者持有上限、单笔申购上限进行调整,持仓上限从此前的100万元调整为1亿元。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存款利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仍保持优势,形成了明显的利差空间;同时,这类产品作为低风险的活期理财工具,成为银行留住客户的关键抓手。因此,为防止资金流向其他投资渠道,银行通过提升产品收益率、优化流动性管理、扩大单户持仓上限等方式增强吸引力,此外还通过拓宽销售渠道、灵活配置底层资产进一步强化产品竞争力。这一策略既是应对存款流失的被动选择,也是金融机构主动适应低利率环境、优化资产结构的战略举措。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调整策略,通过优化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资金进入理财产品市场,同时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市场份额。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具备较高的流动性和相对稳健的收益,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加之银行理财整改推动资产配置向低波动、稳健型产品倾斜,这类产品已成为吸纳市场资金的重要载体。
娄飞鹏提示,投资者在投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时,需要留意市场波动风险。同时,需要关注流动性风险。
高政扬认为,随着利率下行,受底层资产收益下降影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与其他产品相比可能将缺乏竞争力。未来,这类产品的设计需更趋精细化,进一步优化底层资产配置,并通过差异化服务提升客户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