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珂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经贸秩序遭受重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面对复杂局面,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国民经济顶压前行、稳定运行,主要指标好于预期,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据盛来运介绍,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有四个方面:一是“稳”的态势持续。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上半年的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调查失业率总体平稳,今年以来,月度调查失业率基本都在5.0%至5.4%区间波动。物价低位运行,6月份CPI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1%,其中核心CPI已经回升到0.7%。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创同期新高,外汇储备维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从以上四大宏观指标看,经济运行“稳”的主基调没有变。
二是“进”的步伐坚定。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各个地方坚定不移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从数据来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取得新的一些成绩。
三是“新”的动能累积。各个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力度,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2024年“三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左右,新动能在积聚。
四是“畅”的循环改善。今年以来,为应对外部挑战,我国把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生产、畅通循环。从统计数据看,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在改善,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是增长的主动力。经济运行在改善,上半年,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5.1%,旅客周转量增长4.9%。央行数据显示,6月末M2同比增长8.3%。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半年经济已平稳收官。面对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我国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出口保持韧性,内需稳定增长,国民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整体上看,上半年宏观经济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偏强增长态势,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技术制造业等领域保持较快增长,宏观经济呈现稳中偏强、稳中向好势头。背后主要是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国内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促消费、扩投资效果显著,同时上半年国际经贸环境剧烈波动过程中,各类“抢出口”“转出口”效应显现,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降反升,超出市场普遍预期。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消费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加快,市场活跃度在提升,有力支撑了上半年GDP的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达到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二季度增长5.4%,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
盛来运表示,上半年中国消费市场,在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带动下趋于活跃,发展态势向好。
“现在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人均GDP连续两年稳定在1.3万美元以上。这个阶段正是消费升级的关键时期,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养老消费空间广阔,我们国家有14亿多人口,市场规模优势非常明显。另外,现在城乡差距还比较大,消费水平尤其是人均水平,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差距就是成长的空间。”盛来运表示,消费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要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中央政策以及相关部门出台的措施在继续推进,各地还要进一步落实好中央扩内需政策要求,按照消费提升行动方案部署,进一步“稳就业、促增收”,改善消费环境,增加优质消费供给,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现在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内部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缓解,经济运行的基础还需要加固。”盛来运指出,下阶段,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持续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展望下半年,冯琳判断,下半年消费、投资增速都会加快。在上半年经济增速较快的基础上,这能够确保实现全年5.0%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领域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温彬认为,考虑到实现全年目标压力可控,以及存量政策仍有较大空间,预计决策层将会灵活把握政策的力度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