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镜茹
作为老牌消费电子企业,领益智造的壮大已成为我国制造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从34.93亿元扩至341.24亿元,企业营收十年内增长近9倍。
近年来,一方面以智能手机、平板、笔计本电脑为主的传统3C产品进入存量时代,另一方面AI落地打开了行业天花板,新能源汽车、光储步入上升通道。
行业升级转型之际,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一家消费电子领军企业,新形势下如何锻造新质生产力?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调研领益智造,探寻这家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模切业务起家的“隐形冠军”
提及领益智造,很难绕过其最大客户——苹果公司。作为“果链”中的一家知名企业,公司切入苹果公司产业链始于2009年。
彼时,领益智造从事单一模切业务,主要客户为诺基亚、耐普罗等,营收虽持续增长,但规模较小。2009年,自加入“果链”后,领益智造随之迈入成长期,公司业务从模切扩展至冲压、CNC、紧固件和组装业务。
领益智造董事长曾芳勤回忆称,“时间紧、任务重,不同业务技术差别很大,很多都不懂,什么都要学。当时定下的目标是:第一年迎头赶上,第二年逐步完善,第三年和业内主要玩家对齐。随后五年时间里,管理团队几乎一睁眼就到生产线上,夜以继日与工程师钻研工艺。”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领益智造将供货产品扩展到苹果公司所有产品的几千种模组件和零部件。
今年7月份,苹果公司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参观了领益智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功能件及模组件生产工厂的数个智能制造产线及研发中心,强调了中国供应链的重要性。
而此次在领益智造的展厅,记者也见到了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等终端的精密功能件,虽然产品个头不大,但构造却十分精细。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作为一种中间产品,精密功能件就像终端硬件的“扫地僧”,可有效解决上游材料厂商标准化生产和下游整机代工厂的多样化需求问题。
事实上,由于精密功能件的尺寸通常以毫米、微米计量,要想在各工艺领域上追求完美并非易事。例如,一台智能终端设备包含紧固件、密封件等数百种不同类型的功能件、结构件,要经过精密设计与制造,确保分厘间精确配合,才能将电磁屏蔽、防水、散热等不同性能百分之百发挥出来。
领益智造迎难而上,坚持做各工艺领域“隐形冠军”。领益智造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郭瑞对记者表示:“为让公司保持高速增长,那段时间会抓住一切生意机会。涉足任一新领域,定下的目标都是六年跻身业界前三名。”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终让领益智造迎来收获。
2014年以来,领益智造“快跑”进入vivo、OPPO、华为等多家手机企业的供应链。至2017年,领益智造营收从34.93亿元飙升至96.37亿元;净利润从6.02亿元增至16.86亿元。
目前,领益智造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模切、冲压、CNC工艺制造商,最大的充电插头制造商,以及规模前三的注塑工艺制造商。
对此,曾芳勤展现出更为长远的视野:“领益智造的目标不是做大规模,而是做实、做精,直至不可取代。产品设计越复杂、精度越高,越是公司的优势。对齐顶尖百年老店,做全球制造业的典范,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的信念。”
百亿元规模后的“有舍有得”
随着业务不断拓展,2018年领益智造反向收购江粉磁材上市,同年营收突破200亿元。然而“焦虑”并没有消减,企业规模越大,内部结构就越复杂,或导致创新动力下降,难以快速捕捉市场趋势。
在此背景下,2018年至2023年领益智造着手内部改革,决定用五年时间,专注修炼“内功”。
首先是“舍”。主动砍掉类金融业务,陆续关停大宗贸易等与主业不相干的业务,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
其次是“得”。不断收购,持续横向布局。2019年收购赛尔康海外工厂,发展光伏逆变器组装业务;2020年收购苏州一道医疗,开拓医疗器械赛道;2021年收购深圳智成涉足5G通信,收购常州思哲科深化医疗器械零部件布局,收购比尔安达扩展金属表面处理业务。
“选择收购标的,业务内容是考量之一,但更重要是其组织架构及研发能力。”郭瑞以赛尔康举例,该充电器厂商拥有通信巨头诺基亚的基因,具备优秀研发团队、质量保障体系,以及行业领先的测试中心。“收购赛尔康使公司不仅具备了充电器、电源适配器以及无线充电技术能力,还补足了SMT和FATP的能力,开始能为客户提供OEM和ODM产品服务。”
至此,公司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提速,整合效果凸显。2021年,领益智造实现营收303.84亿元,同比增长7.97%。其中,充电器及精品组装业务实现营收56.05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为18.45%,金额同比增长48.60%,成为公司产品类别的新增长点。
对于赛道选择背后的逻辑,郭瑞表示:“我们是‘种粮食’的,各类下游应用场景都在考察。然而切入新赛道,必须要有充分了解,看到增长潜力后会全力推进。因此光伏、医疗我们逐渐淡出了,而汽车电池结构件和我们是强相关的,在该领域我们将加大投入,也有信心会获得持续收益。”
2024年上半年,领益智造汽车业务实现收入10.18亿元,同比增42.9%,远高于公司整体增速。
蹲下来才能跳得更高。五年时间里,正是领益智造主动放慢脚步,去消化、去整理、去纠偏,才能重塑出如今更为坚实的企业基础。
创新周期中的“主动赋能”
今年以来,消费电子产业板块火热,消费电子事件更是密集催化。
今年2月份,魅族决定“All in AI”,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的开发;6月份,华为宣布Harmony OS NEXT将AI与OS深度融合,升级鸿蒙原生智能框架;同月,苹果公司推出首个AI系统Apple Intelligence,生成模型将直接集成到终端设备。
AI在重塑竞争格局、创新商业模式、拓展产品服务等方面给消费电子行业带来巨大突破。更为关键的是,也将倒逼传统企业创新提速。
目前,领益智造正着手变革。首先,将战略定位转变为“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核心资源向AI技术倾斜,构建工研院、工学院、BG/BU研发中心三级研发体系。
其次,从研发、制造再到供应链管理,五年内打造出一支高效、灵活、创新的全链条队伍。开发LYCC(Lingyi Creative Center)系统,跟踪前沿产品需求,进行应用型研究,将客户需求迅速设计成产品并落地量产。
郭瑞向记者举了个例子,端侧AI爆发将带动散热需求,利用“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领益智造可为客户的不同产品分别提供定制化散热方案,提高散热效率。“我们以前是被动的,只能听从客户的安排,现在是主动为客户进行产品赋能,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增加客户黏性。”
今年上半年,领益智造AI终端及通讯类业务实现收入176.4亿元,同比增长29.80%。其中,手机、MR、机器人相关产品收入增长较快;碳纤维产品、散热模组、电池模组等终端相关零组件在收入快速提升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毛利水平。
展望未来,领益智造思路十分清晰:聚焦AI手机、电脑中精密功能件和结构件,为智能穿戴、机器人等新型AI终端硬件提供解决方案;革新散热、快充、电池等领域技术;研发数控化、自动化设备,提供自动化生产工业整体方案,建设现代化智慧工厂;继续苦练内功,完善IPD(产品开发流程)、CRM(销售管理系统)等流程,逐步摆脱旧有的“人治”模式,转向制度化、数字化、自动化。
(编辑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