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林艳
作为保障人类食品安全与健康的关键环节,动物营养行业紧密关联着全球数十亿人的“餐桌安全”。在全球蛋白需求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土地、能源等有限资源与生产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行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革新破解发展瓶颈,在保障蛋白供应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蓝星安迪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迪苏”)在动物营养添加剂领域已深耕多年,业务覆盖所有动物品种及养殖关键环节。
安迪苏董事长兼总经理郝志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动物营养行业的未来发展,必然朝着可持续化、替代化与高效化方向转型,技术创新将成为破解供需矛盾、引领行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夯实传统业务地位
在家禽、生猪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料中,蛋氨酸作为动物自身无法合成的必需氨基酸,是饲料配方中的“营养短板”。实践证明,在饲料中科学添加人工合成的蛋氨酸,不仅能显著提升动物体内蛋白质合成效率、促进生长,还能有效改善动物健康水平,是动物饲料中的“生长密钥”。
作为全球蛋氨酸领域的领军企业,安迪苏的核心产品“罗迪美®”凭借形态稳定、运输便捷等核心优势,成为市场主流选择,持续为公司营收和利润增长提供强劲支撑。数据显示,2024年该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逼近30%,稳固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为巩固公司目前的优势地位,我们采取了多维战略举措。”郝志刚表示,“一方面,持续强化现有生产平台,欧洲基地预计年底将新增4万吨产能,南京工厂也预计于2026年底完成相近规模的产能提升。另一方面,我们正积极推进福建泉州15万吨固体蛋氨酸项目,预计明年投入试运行。”
除核心产品外,安迪苏也在积极拓展高附加值的特种产品业务,将其作为新的利润增长极,涵盖提升消化性能产品、反刍动物产品、健康与营养产品等。与成熟的大宗蛋氨酸市场相比,特种产品市场正处于加速成长期,技术含量更高、更具创新性,利润率也更为可观。
郝志刚透露,“未来五年,我们计划每年推出两款新产品,并确保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比不低于特种产品营收的20%。”
坚定ESG发展战略
动物营养添加剂行业具有高技术壁垒与高资本投入的特性,企业唯有持续强化研发创新、构筑核心技术护城河,才能实现行稳致远。
郝志刚表示,安迪苏始终将研发创新视为核心竞争力,每年投入不低于营业收入3%的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在创新机制上,公司聚焦内部工艺优化与新品开发,也通过“内外联动”拓展创新路径——每3年面向全球专家设立100万欧元创新资金,征集行业共性难题的解决方案。在创新方向上,公司一方面持续推进生产工艺革新,借助技术手段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趋势,加大对替代蛋白等前沿领域的投入,积极探索新型蛋白来源技术。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社会责任履行,更是决定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战略基石。“我们已将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全面融入公司核心战略。今年,公司特意将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中的‘战略委员会’升级为‘战略及ESG委员会’,这一调整标志着ESG管理已提升至公司决策层高度。”郝志刚强调。
ESG理念的落地执行,也催生出一系列创新产品。例如,公司研发的斐康®(FeedKind®)蛋白,通过天然气发酵工艺生产,不依赖耕地资源与气候条件,是极具潜力的可持续蛋白源。南京工厂的丙烯酸废水综合利用项目,借助生物发酵技术将高有机物废水转化为沼气,替代生产所需的天然气。这一项目既破解了行业共性的废水处理难题,又实现了能源循环利用,达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深化全球运营
2025年恰逢公司上市十周年,站在这一重要节点,郝志刚回顾说:“十年来,安迪苏始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策略,不仅将欧洲先进技术与产能引入国内,推动南京工厂的产能从17万吨跃升至35万吨,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成本竞争力领先的单体液体蛋氨酸生产基地;还将国内生产的高性价比产品远销东南亚、南美、印度等海外市场,实现了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的高效联动、深度融合。”
全球一体化布局与本地化运营相结合,是跨国企业行稳致远的核心密码。安迪苏在中欧两地布局两个大型生产基地,构建起互补协同的全球供应体系。
郝志刚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依托中欧两大生产基地,优化全球供应网络,根据不同区域市场特点精准匹配资源,进一步深化在欧洲、北美、亚太等核心市场的布局,提升全球响应效率与服务质量。
在不断锻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安迪苏也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工作。“作为‘央企海外归来第一股’,公司上市十年间,累计向投资者分红46亿元。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完善常态化沟通机制,全面、准确、及时地向市场传递公司战略规划与成长前景。”郝志刚表示。
从夯实蛋氨酸领域全球领先地位,到培育特种产品增长新引擎;从以技术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到深化全球化运营与投资者共享价值——安迪苏正以清晰的战略蓝图、坚定的执行定力,稳健穿越行业周期波动。站在上市十年的新起点,这家动物营养巨头正稳步擘画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发展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