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雯珊
近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在第二十三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宣布,广汽集团于广州番禺建设的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近期已正式建成并投产。
据了解,全固态电池凭借更高的安全性与更大的能量密度,已成为行业竞相布局的焦点。当前,行业内全固态电池多处于小规模试制阶段,大规模量产仍面临多重挑战。而中试产线是正式量产前,验证生产工艺、优化参数、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生产线,是从实验室研发到大规模量产的关键过渡阶段。
“该产线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的制造全流程,在行业内率先具备60Ah以上车规级全固态电池规模量产条件。广汽集团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正式投产,标志着公司向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搭载目标迈出关键一步,并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冯兴亚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广汽集团全固态电池量产的时间会在合适的时候对外公布。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就是动力电池,现在的动力电池有三大痛点,其中一个就是安全,采用固态电池的工艺和手段能够大幅度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广汽集团执委会委员吴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有业内人士认为,要实现高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的落地,需要攻克高面容量极片与超薄电解质膜的规模化制备等核心环节。但从产业现状来看,高面容量极片成膜技术难、设备不成熟,超薄电解质成膜工艺也尚未定型,这些难题共同制约了全固态电池的大规模生产进程。
据悉,广汽集团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重点攻克了干法厚电极制备、超薄电解质成膜与转印、原位界面融合等多项阻碍全固态电池工程化的技术瓶颈,实现多项行业领先突破。同时,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大容量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突破400Wh/kg,并轻松通过200℃热箱测试与针刺测试等严苛安全试验,可有效解决用户的续航焦虑和安全焦虑。
在全力推进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同时,广汽集团坚持多元技术路线并行,在新型能源技术领域持续多点发力,积极布局前瞻能源生态。
在动力电池领域,广汽集团已自主开发弹匣电池技术、高本征安全铁锂电池技术等,解决电池安全问题,同时拥有海绵硅负极电池和高能量密度的全固态电池技术助力续航提升;在新型能源领域,通过积极布局氢能技术,掌握氢燃料电池、氢发动机双技术路线。
“固态电池只是我们在新能源领域的一个手段,它不是唯一手段,广汽集团还有很多没有开箱的领先技术。我们一切的动作都转向以用户为中心,安全是第一位。”吴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