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洁
11月14日,中国银行发布消息称,中国银行作为全球协调人,先后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美团等多家科技领军企业在香港市场发行点心债,合计发行金额超过470亿元。这些债券发行均受到离岸人民币投融资市场热捧,合计认购金额接近1500亿元,是发行金额的3.2倍。
点心债,又称“离岸人民币债券”,是指中国大陆境外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定期获得利息、到期归还本金及利息皆以人民币支付的债券。它不仅为内地及香港企业提供了多元化融资渠道,也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程度和人民币国际使用范围。
自2022年以来,点心债发行规模快速增长。Wind资讯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场发行点心债1179只,发行总金额为7469.69亿元;2023年全市场发行点心债1484只,发行总金额为9675.31亿元;2024年全市场发行点心债2086只,发行总金额达12786.98亿元,首次年度发行规模破万亿元。2025年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场点心债发行总金额达9794.54亿元。
关于点心债市场加速扩容的原因,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提升,点心债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渠道;二是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扩大,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产生大量留存境外的人民币资金,为点心债市场扩容提供资金基础;三是内地企业有拓宽融资渠道的需求,点心债融资成本较美元债更低,满足企业研发、扩张等资金需求;四是中国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具备成熟金融市场体系和专业服务能力,吸引企业前来发行点心债,且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不断增强,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融合程度持续加深。
“点心债的成本优势较为明显,发行主体参与积极性较高。同时,点心债产品的发行条件持续优化,在匹配供需双方的要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点心债发行规模的逐年攀升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在稳步提升,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在持续走深走实。
从当前点心债发行特点来看,呈现多元发展态势。明明表示,一是发行主体多元化,从大型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到科技企业、房地产企业、城投平台等各类企业均积极参与;二是投资者结构国际化,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境外投资者,包括大型基金、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投资者;三是债券品种多样化,绿色点心债、可持续发展点心债等创新品种出现,满足不同企业融资目的和投资者需求;四是期限结构丰富,债券期限覆盖短期至长期,能够适配企业资金使用计划和投资者不同投资策略。
记者从中国银行了解到,该行助力多家科技型龙头企业首次发行点心债,多笔债券在期限结构、发行主体类型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进一步丰富了发行主体,完善了市场生态,为离岸人民币市场注入了新动能,也为丰富科技金融耐心资本拓展了新渠道。
谈及如何进一步盘活和扩大点心债市场规模,明明建议,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债券交易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产品创新,鼓励发行资产证券化点心债、与人民币汇率挂钩等创新品种;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协调,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以提高境外投资者积极性,同时加强内地和香港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