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勇
风电装备主业不断斩获大单,新能源发电项目稳步拓展,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金重工”)持续构建多维业绩增长曲线。据大金重工11月22日披露的系列公告,该公司全资子公司蓬莱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蓬莱大金”)近日与欧洲某能源企业签署了总金额约13.39亿元的海上风电场项目过渡段独家供应合同。同日,大金重工还宣布,将投资建设河北唐山95万千瓦陆上风力发电项目。
再签海外出口大单
据公告,蓬莱大金与欧洲某能源企业近日签署了某海上风电场项目过渡段独家供应合同。合同总金额约13.39亿元,占大金重工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约35.41%。蓬莱大金将于2027年交付完毕上述产品。
大金重工主要生产销售海上风电单桩基础、过渡段、导管架、浮式基础以及塔筒产品。作为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及塔筒解决方案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大金重工近年海外业务爆发式增长,频频签订大额订单。不久前,蓬莱大金刚公告将为某海外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总金额约12.5亿元的超大型海上风电单桩、过渡段及附属结构项目。大金重工另一家全资子公司盘锦大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与挪威某船东还签署了一份总金额约2.85亿元的半潜驳船建造合同。
“凭借规模优势和‘DAP(目的地交货)+自建船队’模式,大金重工抢占欧洲市场份额。”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受益于海外业务的持续增长,大金重工经营业绩快速提升。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95亿元,同比增长99.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7亿元,同比大增214.63%。
充足的在手订单也为大金重工未来业绩带来有力支撑。据公告,前述12.5亿元超大型海上风电单桩、过渡段及附属结构项目订单预计对大金重工2026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此次新签订的13.39亿元的供应订单预计会对该公司2027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再建陆上风电项目
在风电装备领域不断深耕的同时,大金重工也在持续拓展新能源发电业务。2024年,该公司阜新彰武西六家子250MW风电项目发电超6.66亿度,贡献收入超2亿元。唐山曹妃甸十里海250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实现并网。此次拟在唐山建设的陆上风电,也是继前述项目后,大金重工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又一次重大投资。
“大金重工近年频频投资建设新能源发电项目,体现了该公司由装备制造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的战略,即从单纯的设备制造商转变为集开发、建设、运营为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商。”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据公告,此次投资共有大金重工曹妃甸区70万千瓦陆上风力发电大金唐山丰南25万千瓦风电两个项目,拟开发总容量为95万千瓦,总投资不超过43.80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出资比例为20%,合计不超过8.76亿元。
“唐山95万千瓦风电项目将显著提升大金重工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优化收入结构的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华北地区新能源市场的地位,增强区域影响力。”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看来,大金重工投资新能源发电项目旨在实现产业链协同与可持续发展,自建发电项目优先使用自产风电设备,形成“以销促产”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巩固装备制造主业的市场份额。同时通过实际项目运营积累数据经验,也可以反哺设备技术升级。
对于大金重工向新能源发电领域的拓展,袁帅表示,从产业协同视角,该公司实现了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向“装备制造+项目运营”一体化服务商的转型;从市场拓展视角,可通过国内新能源项目积累全生命周期管理经验,为海外业务扩张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从长期价值视角,也是抢占清洁能源赛道先机的重要举措。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