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衍菘
发起式基金正逐渐成为公募行业布局的“轻骑兵”。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年内全市场新成立发起式基金338只(仅统计主份额),发行总规模已攀升至473.10亿元。在低门槛设立与管理人跟投机制的双重驱动下,这类产品成为公募机构布局主题赛道的重要载体,头部与中小机构在这一赛道呈现差异化竞争格局。
今年发起式基金的爆发式增长,伴随着鲜明的产品结构特征。从类型分布看,被动指数型与增强指数型基金分别达154只、21只,这两类基金在年内新成立发起式基金数量中合计占比超50%,反映出公募行业持续加大对低成本、透明化投资工具的投入。
发起式基金主题布局紧密贴合国家战略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高端制造、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成为布局重点,其中人工智能主题基金的数量从2024年底的约10只激增至26只。值得关注的是,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级体系)理念正加速渗透,在年内新成立的330余只发起式基金中,有148只涉及“Wind ESG概念主题基金”标签。
发起式基金的火热,首要得益于制度设计的灵活性。根据监管规定,发起式基金不受“基金募集份额总额不少于两亿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两亿元人民币;基金份额持有人的人数不少于二百人”的限制,只需管理人以自有资金认购金额不少于一千万元人民币,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即可成立。“这一机制有效缓解了市场低位时‘发行难’的问题,让基金公司能从容布局潜力赛道。”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尤其在今年市场风格切换期,发起式基金快速布局的能力优势更为明显。
管理人跟投机制构建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信任纽带。Wind资讯数据显示,业绩领先的发起式基金普遍具备主题聚焦、趋势明朗、估值低位这三大特征。例如,自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居前的年内新产品中,中欧信息科技混合发起A净值增长率达77.16%,业绩居首,中欧资源精选混合发起A、富国创业板50ETF发起式联接A等净值增长均超50%。
在发起式基金赛道上,公募机构呈现清晰的分层竞争态势。头部公募机构凭借综合优势构建产品壁垒。以华夏基金为例,今年以来共发行38只发起式基金(统计不同份额),其中包括9只创业板主题、2只人工智能主题和4只港股通产品等,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矩阵。
中小型公募机构则凭借“小而美”策略实现突围。太平科技先锋混合发起式A自今年4月份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高达34.68%,其核心在于精选高成长科技标的;刚刚成立的红土创新医疗保健股票C则聚焦创新药产业链,深度布局ADC(抗体偶联药物)抗体药物、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这种‘宁做小池塘里的大鱼’的策略,精准切入细分赛道,为中小机构在同质化市场中找到了生存空间。”陕西巨丰投资资讯高级投资顾问陈宇恒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但投资风险亦不容小觑。陈宇恒提醒,部分发起式基金成立后可能面临规模迷你化压力,影响策略执行效率;同时,指数增强型产品对管理人的选股与择时能力要求较高,投资者需重点关注“三重指标”:管理人跟投比例与投研背景、产品主题赛道的长期景气度、历史跟踪误差与业绩稳定性,避免盲目追逐短期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