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雨萌
7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多位民营企业家代表围绕“弘扬企业家精神,坚定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出席本场新闻发布会的民营企业家有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波,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臻,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刘百奇,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云。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年2月份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指出,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大有可为,昭示着这个时代给我们民营企业家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当其时,也是呼唤我们要扛起历史的责任。”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在刘长云看来,“大有可为”得益于三方面:一是政策给力。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和支持,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执行的力度是空前的,且宏观政策因势调整,力度在不断加码。二是市场巨大,中国拥有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就医药领域来说,现在市场规模将近5万亿元,随着健康消费的升级,市场将进一步扩容。三是科技赋能,现在数字化、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医药行业的发展格局,以科技为核心的转型正是民营企业打造新质生产力、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刘长云称,展望未来,伴随着各项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民营经济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政策的支持将会更加稳定长效,市场容量也会持续扩大,创新的活力也会愈发强劲有力。
对于一家用自研火箭把卫星送入太空的公司来说,刘百奇提到,今年6月18日,证监会推出新政,在科创板设立科创成长层,把商业航天纳入第五套标准。
“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整个商业航天创业者都感到欢欣鼓舞、特别振奋。展望民营经济未来,我特别有信心。”在刘百奇看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政策环境也在不断优化,这为民营企业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商业航天领域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这个行业,共同推动了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相信民营企业一定能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谈及传统制造业企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时,张波总结出三条路径:一是绿色低碳发展。二是积极推进数智化转型。三是创新驱动。
“人工智能、AI技术迭代非常迅速,这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非常好的机遇,即将丰富的应用场景与人工智能先进技术进行结合,进而全面提升改造传统制造业。”在张波看来,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之外,人工智能、大数据也会给企业带来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所以企业不但要积极实施一些产品工艺的创新,还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促进管理模式和思维模式创新,同时带动企业组织架构改革。总之,国家给民营企业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舞台,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勇于创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相信民营企业一定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随着AI等科技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我们公司一直非常相信,跟通用AI一起的通用机器人必将成为未来科技的主流路线。去年公司发布G1这款人形机器人后,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今年其出货量相对去年有明显增长。对整个机器人行业来说,今年上半年的增长速度都非常快,科技发展趋势非常明显。”王兴兴认为,未来3年到5年,人形机器人应用会越来越快。
会上,在谈及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未来时,王臻称:“我们感受到企业因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因国家的强大而强大。即使在传统产业,如果我们可以靠创新来实现产业不断升级,我们就有能力去打造百年老店。”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