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雯珊
见习记者 张美娜
近期,多家氟化工企业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喜公告。其中,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化股份”)、浙江三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美股份”)、浙江永和制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和股份”)、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光”)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下限超过100%。
供需结构改善
具体来看,巨化股份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9.7亿元至21.3亿元,同比增长136%至155%;三美股份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为9.48亿元至10.42亿元,同比增长146.97%至171.67%;永和股份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2.55亿元至2.8亿元,同比增长126.3%至148.49%;东阳光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5.83亿元至6.63亿元,同比增长157.48%至192.81%。
上述公司均在业绩预告中提及,核心业务氟制冷剂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其中,第二代氟制冷剂(HCFCs)今年生产配额进一步削减;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自2024年起实行生产配额制,经过一年的运行,厂库和渠道库存消化较为充分,且下游需求旺盛,叠加行业生态、竞争秩序持续改善,HFCs作为功能性制剂、“刚需消费品”,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公司毛利大幅上升。
东阳光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第三代制冷剂作为当前主流产品,其供给端因配额管控而受限,叠加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行业供需结构深度改善,导致价格上涨,为公司经营利润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
需求增长抬高价格
公开资料显示,氟化工产业链覆盖广泛。上游主要包括萤石等基础原料的开采与加工;中游为氟化物的合成与加工;下游则广泛应用于制冷、军工、电子、新能源等多个行业。
北京百川盈孚科技有限公司网站显示,截至7月8日,三代制冷剂R32、R125、R134a出厂参考价格分别为53000元/吨、45500元/吨和49500元/吨,较上月分别上涨3.92%、0%、2.06%。
从政策端来看,去年12月份,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核发2025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的通知》,分别向多家公司核发2025年度氢氟碳化物生产配额和内用生产配额。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师李振方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制冷剂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家用空调、汽车空调以及冰箱冷柜等领域。其中,空调是制冷剂下游最大的应用领域,近年来国内空调产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态势。Wind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至5月份,国内空调累计产量约为1.35亿台,同比增长4.74%,“一方面,国内空调产销量稳步增长。另一方面,此前在快速发展阶段所生产的空调也逐渐进入维修期,对制冷剂的需求持续增加。此外,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以及出口量增加等诸多因素推动下,汽车产量走高也拉动了对制冷剂的需求增长。”
另据了解,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研报均显示,结合下游新装机及维修市场需求来看,制冷剂供应仍然趋紧,行业有望维持高景气度,相关生产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