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上半年预亏、剥离部分“现金牛”业务 四环医药能否熬过转型期?

2022-08-18 20:33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王丽新 见习记者 张安

    8月17日,四环医药发布公告称,上半年预期净亏损不超过1亿元。同时,公告指出,公司将会把管理重心聚焦在成长性更高的业务板块。包括逐步剥离业绩不达预期的仿制药业务及其他非核心大健康业务。受此消息影响,四环医药连续两日下跌,8月18日盘中最大跌幅达到11.11%,截至8月18日收盘,四环医药股价下跌6.06%,报收于0.93港元/股。

    对于业绩亏损和业务剥离等问题,记者采访四环医药,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会通过邮件回复,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其回复。

    欲加速业务转型

    从业务布局来看,四环医药业务覆盖医美及生物制药。公司业务聚焦在医美、肿瘤、代谢、糖尿病、心脑血管、现代中药及工业大麻等治疗领域。

    从2021年年报数据来看,2021年四环医药实现营收32.91亿元,其中医美板块实现营收3.99亿元,同比增长1383.3%;仿制药板块实现营收25.98亿元,占总营收的78.94%。

    同时,四环医药进一步指出,公司自2012年开始布局自主研发,近年来,公司为打造两个创新药平台——轩竹生物和惠升生物,分别在两个板块花费超过10亿元,其资金来源就是依靠公司仿制药业务。

    目前,四环医药仿制药平台拥有近百款在研产品,其中有数十款为高端仿制药。公司指出,仿制药板块是集团重要的“现金牛”业务。

    而对于剥离部分仿制药业务,四环医药早在7月中旬就曾发布公告指出,将出售受到医药行业及政策变化影响,未达公司业绩预期或不符合公司长期战略目标的仿制药及其他非核心传统医药类业务及资产。该项出售工作将在12至24个月内逐步完成。

    四环医药认为,因政策影响,公司多个仿制药产品的收入和毛利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且上述影响将持续存在。

    公司指出,随着公司对业绩不达预期业务的部分仿制药非核心业务的逐步剥离和出售,以及公司在医美板块的持续发力和生物制药领域的研发成果进入规模化商业发展阶段,公司对未来的业务前景充满信心。

    对于四环医药剥离非核心业务,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赵喜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非核心业务的剥离,对公司的产品线布局会构成一定影响,目前来看,公司需要加大核心产品的竞争力,提高核心产品的盈利能力。

    医美板块利润下降

    对于2022年上半年的净亏损,四环医药方面表示,上半年国内疫情的持续发展以及医药行业政策变化对公司的仿制药业务带来较大冲击。另一方面,公司在研发板块的投入大幅上升,致使公司于业绩期内录得净亏损。

    公告指出,上半年的疫情对公司的医美业务及仿制药业务同时造成了巨大挑战。

    对此,赵喜龙认为,由于四环医药的部分业务布局在医美相关产品,因此在疫情背景下,对公司业绩造成的影响,属于正常范围内。

    虽然面临着亏损,但四环医药认为,公司在新业务方向转型发展,基本面保持健康,账面现金流充足。同时,公司计划在未来适当的时候进行公司股票的回购。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从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四环医药将公司业务重心逐渐从仿制药向创新药领域过渡,长远来看会提高公司的抗政策性风险能力,但从短期来看,公司的仿制药业务占比仍高,仍需谨慎面对疫情影响及政策性风险。

(编辑 乔川川)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