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成都动漫产业从“代工车间”变身“原创主角” “政策+人才+资本”融合将惊艳整个产业界

2025-08-03 23:42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舒娅疆

    在火锅的麻辣鲜香与锦里古街的市井喧嚣之外,一股源自“二次元”世界的蓬勃力量悄然改变着成都的城市气质,这座休闲之都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为“动漫之城”。

    8月2日上午10点,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全网上线,再度引发观影热潮,截至记者发稿,仅B站单平台的网播量就已破亿。这部票房超过154亿元的电影,不仅刷新了我国多项影史纪录,更让作为《哪吒》系列电影诞生地的成都,成为了全国影迷的打卡地。

    在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里,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可豆动画”)门口的拍照队伍一度从早排到晚;双子塔的哪吒主题灯光秀,吸引游客举着“吒儿同款”混天绫道具拍照;就连锦里古街的糖画摊子,都增添了哪吒样式的新品……一部动画电影,为何能让一座城市的“二次元基因”彻底沸腾?

    答案就在成都动漫产业二十年的“逆袭剧本”里:从为海外企业代工的“动画车间”,到孕育出《哪吒2》等现象级作品的创作高地;从政策扶持的“幼苗”,到成长为千亿元级规模的“产业森林”。这座城市的蜕变,不仅揭示了“政策+人才+资本”的融合密码,更凸显了中国动漫从跟跑到并跑的突围路径。循着《哪吒》系列电影回望,市场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爆红,更是一个产业从“代工挣辛苦钱”到“原创赚品牌钱”的跃迁故事。

    厚积薄发:

    完备产业链高效协作

    成都动漫产业的绽放发展,早在二十年前就埋下了“种子”。

    2005年前后,国内动漫产业尚处起步阶段,包括成都的动画公司在内,多以承接日本、韩国的外包加工为生——从简单的中间帧绘制到基础特效合成,赚取不多的加工费,充当全球动漫产业“打工者”的角色。

    转折始于政策的驱动。2012年,成都高新区发布了全国首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并于当年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对相关产业集群的企业给予多方面支持。2013年,“饺克力”工作室(即《哪吒》系列电影主创团队可可豆动画的前身)在政策扶持下入驻成都数字新媒体创新孵化基地,基地通过房租减免、技术共享、业务对接等扶持,助力公司跨越初创期的生存难关。创始人饺子曾说:“成都的包容性与文化底蕴,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而政府搭建的产业生态,则让技术落地成为可能。”

    成都星阅辰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阅辰石”)董事长王磊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早在十几年前,成都就开始扶持包括动漫、游戏在内的文创产业发展,最多的时候有近万家行业公司扎根成都,大量美术、3D设计、视觉特效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逐渐积累下来,为成都的动漫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据了解,星阅辰石旗下拥有《遮天》系列、《轩辕剑》系列、《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IP。据王磊回忆,人才优势、政策红利等多方面因素,促使不少行业公司选择在成都发展。

    随后的十多年间,相关政策“组合拳”持续加码,叠加市场发展的催化,成都顺利跻身中西部数字文创产业高地,目前已形成涵盖内容创作、内容分发、衍生服务等环节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与此同时,动漫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以《哪吒2》的制作为例,可可豆动画、墨境天合成都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千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均位于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内,彼此间仅相距百米,后两者“走路5分钟”即可到达可可豆动画。该园区聚集了大量的上下游企业,地理集聚优势大幅降低了企业之间的沟通成本,也催生了高效协作模式,以“一杯咖啡的距离”,串联起动漫产业链的上下游。

    “一个镜头的特效方案,上午在会议室讨论,下午主创人员就能当面看到初版效果。”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当面沟通”“硬盘直传”的高效协作模式,助力《哪吒2》以相对较高的效率顺利完成了近2000个特效镜头的制作。

    挑战与机遇:

    探索产业发展“成都方案”

    如今的成都动漫产业,早已从“代工配角”变身“原创主角”。2023年,成都文创产业(包括动漫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500亿元,同比增长13.9%,占GDP比重为11.65%;2024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实现2800亿元,文创产业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此外,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动漫产业汇聚的企业数量突破3.7万家,其中不乏实力雄厚的细分领域龙头。

    优质IP和现象级作品的涌现更印证了成都动漫游戏产业的实力:《哪吒2》累计总票房达到154.45亿元,总观影人次3.24亿,该片的海外票房创20年来中国电影“出海”新高;动漫IP《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也通过“历史+萌系”的创新表达,在B站积累了超百万粉丝,衍生品年销售额可观。

    但繁华背后,“成长的烦恼”也逐渐显现。在成都的一场行业沙龙上,多位企业家提到共性难题:“缺少能写‘好故事’的人。”有动画公司制片人直言:“现在不缺会用3D软件的技术人员,但能把《封神演义》这样的传统故事改编得让00后尖叫的编剧,在全国都屈指可数。”业内人士认为,成都动漫产业存在“技术人才充足与创意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

    广州艾媒数聚信息咨询股份有限公司CEO张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产业目前处于‘正在起飞’的阶段,还谈不上‘在高空’。企业需进一步提升原创能力,在作品中展现独特的创意和鲜明的风格。”

    从企业的角度看,王磊说:“国内动漫产业的很多版权IP都集中在少数几家巨头手中,拥有顶尖IP的企业较少,我们希望未来市场的发展更加多元、均衡。同时,市场也需要更多的耐心资金,有了投资方耐心的陪伴,企业才能稳定成长。”

    面对变化和挑战,成都动漫产业的“下一步棋”已清晰可见。在政策层面,最近几年,《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成都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重磅政策相继出台。

    除了政策层面的保驾护航外,成都乃至四川省还持续完善“文化+金融”生态,为动漫企业等文创市场主体提供宝贵的源头活水。2023年3月份,“天府文创板”正式开板,为文创企业提供挂牌展示、证券登记托管等业务;2024年12月份,全国首单版权ABN(资产支持票据)在成都成功发行,首期发行金额达1亿元,这是全国首个底层资产全部为版权的ABN项目;今年5月份,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在中基协成功完成备案,这只目标规模33亿元的“耐心资本”,将为成都打造数字文创“三高地三中心”、助力世界文创名城建设等目标注入资本新动能。

    成都正逐渐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文创金融服务路径,为优质文创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融资渠道,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成都龙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李龙飞认为,未来成都动漫产业发展趋势向好,相信会有更多的动漫企业扎根成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产品。

    “当然,行业竞争也会更加激烈,这要求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打磨自身作品。《黑神话:悟空》和《哪吒2》的成功都证明了付出努力打造的精品才能被更多用户喜爱。因此,企业还需要持续提升故事创作能力,不仅要着眼于如何在中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要思考自身作品如何能在全球化的视角中站稳、站牢。”李龙飞说。

    成都动漫人的从跟跑到并跑,恰是中国动漫产业崛起的缩影。《哪吒2》的154亿元票房不是终点,而是成都动漫产业新的起点——未来,随着创意、技术、资本的深度融合,成都将交出更惊艳的“产业答卷”。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