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券商 > 正文

中外资机构竞逐东方财富股权 易方达、阿布扎比投资局等17家现身获配名单

2025-07-25 23:39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周尚伃

    素有“券茅”之称的东方财富,近期发生的股权变动引发市场及行业的高度关注。7月24日晚间,东方财富披露了股东沈友根的询价转让结果,15880万股股份以总价约34.4亿元完成转让,从发布计划到实施完毕仅用时7天,高效完成股权“速配”。最终,17家中外资知名机构获配,涵盖易方达基金、阿布扎比投资局、摩根士丹利等头部机构,以及国泰海通、中信证券等同行。

    对于东方财富股权为何如此具有吸引力,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方财富作为A股稀缺的‘纯互联网券商+金融IT’双料龙头,在经纪、两融、基金代销等核心业务领域的市占率持续攀升。同时,公司独特的商业模式具备网络效应与规模效应,机构普遍将其视为券商板块中的‘成长股’,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周期股。”

    获配机构阵容豪华

    回溯至7月18日晚间,东方财富发布的《股东询价转让计划书》显示,股东沈友根因个人资金需求,计划通过询价转让方式转让股份158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询价转让不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进行,不属于通过二级市场减持,且受让方通过询价转让受让的股份,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

    郑磊对此解释:“东方财富此次采用询价转让机制,不通过二级市场减持以及设置6个月锁定期,将有效降低对股价的即时冲击,且定价市场化、流程高效,符合监管鼓励的长期资金入市导向。”

    从股东背景看,沈友根与东方财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存在父子关系,为一致行动人。本次询价转让后,沈友根持有东方财富的持股比例由1.2%降至0.19%。对于沈友根本次转让股份所获资金,《证券日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主要用于投资科技创业类企业。同时,东方财富此次通过引入优质境内外长期机构投资者,形成一二级股东有序接力的格局,进而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助力资本市场实现良性循环。

    7月21日,东方财富初步确定转让价格为21.66元/股,共有102家机构收到认购邀请,其中27家机构提供了37份有效报价,询价阶段有效认购倍数达1.96倍。紧接着,7月24日晚间,东方财富宣布询价转让计划已实施完毕,出让方实际转让的股份数量为15880万股,询价转让的价格为21.66元/股,总价约34.4亿元,17家获配机构名单正式揭晓,众多中外资知名机构及同行“现身”。

    从具体获配机构名单来看,易方达基金获配数量最高,达7150万股;阿布扎比投资局获配2500万股;摩根士丹利、中欧基金、摩根大通获配数量均在1000万股以上,分别为1200万股、1063万股、1026万股。同时,东方财富本次股权转让也获得了众多同行的青睐,国泰海通获配962万股、中信证券获配450万股、广发证券获配108万股。此外,诺德基金、财通基金、迎水投资等均在获配机构名单之中。

    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

    纵观东方财富的发展历程,2010年3月份,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2015年成为首家市值突破1000亿元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特别是2015年以来,东方财富通过资本市场收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全资控股了哈富证券、东方财富证券;2019年旗下东财基金获批公募基金牌照,正式迈向互联网财富管理领域。截至2025年3月31日,东方财富总资产达3314.74亿元,净资产832.77亿元。

    机构的踊跃入局或是缘于对东方财富“科技+金融”核心竞争力的认可。郑磊向记者进一步分析:“东方财富本次转让定价21.66元/股,处于年内低位,估值吸引力凸显。同时,公司自研的金融大模型已全面嵌入用户服务、投研、投顾、风控等环节,被视为‘AI+金融’落地最快的场景之一,为公司打开了新的盈利空间。”

    对于东方财富本次股权转让事件,业内相关人士表示,将有效引入更多境内外优质长期机构投资者群体,不仅意味着更多力量参与企业价值共建,更有望为东方财富带来业务合作、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的新机遇,东方财富互联网财富管理生态圈的外延拓展空间也将随之进一步打开,为其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可能性。

    从经营数据来看,持续稳健的业绩增长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5年一季度,东方财富实现营业收入34.86亿元,同比增长41.93%;归母净利润27.15亿元,同比增长38.96%。2024年全年,东方财富实现营业收入116.04亿元,同比增长4.72%;归母净利润96.1亿元,同比增长17.29%。

    “东方财富在证券行业、财富管理行业的龙头地位稳固,业绩弹性表现较好,长期看好公司在市占率稳步提升下的估值修复。”中信建投证券非银金融及金融科技首席分析师赵然表示。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