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新
2020年收官之际,重量级物业企业仍在加紧上市。12月上旬,恒大物业和碧桂园服务接连完成IPO,物业板块再添千亿元市值成员。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15家物业企业登陆H股,是2018年以前物业板块上市公司总数的近3倍。
12月17日,中国香港资本市场迎来了今年第16家物业上市企业,即2019年综合实力名列中国物管行业Top13的远洋服务。此次IPO,远洋服务引入了私募基金淡水泉、国华人寿保险、高瓴资本等共8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1.2亿美元。上市首日,远洋服务总市值达69亿港元。
“远洋服务是一家老牌物业服务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以‘住宅+高端商写+增值服务’等多业态服务模式发展。”地产分析师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的高端商写业务毛利率水平较高,增值服务收入逐年增长,有助于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商写物业服务板块发力
事实上,高端商写物业业务是业内不少投资者看好远洋服务的原因之一,比如高瓴资本就是青睐捕获“商管服务企业”的投资者。
根据招股书数据,2019年,远洋服务商写物业服务在整体物业管理服务总收入占比为27.5%,占非住宅物业管理总收入的83.6%。同期,商写物业所收的每月平均物业管理费也远超住宅社区所收,达到每平方米17.4元,而住宅每平方米仅为2.6元。
以北京颐堤港和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北京颐堤港地处繁荣的朝阳区,出租率高达99.9%,其商业项目物业费单价110元/月/平方米,写字楼单价50元/月/平方米,可提供全年约8900万元收入;成都远洋太古里毗邻大慈寺,是国内网红级地标,出租率达到97%,物业费单价160元-170元/月/平方米,可提供全年收入1.6亿元。
除此之外,远洋服务的控股股东为远洋集团,其股东中国人寿保险、大家保险与远洋服务亦有持续的业务合作。据招股书透露,今年8月21日,远洋服务还与兄弟公司远洋资本订立战略合作协议,为其房地产项目(包括每年预计不少于200万平方米合约建筑面积的商写物业、工业园、物流中心及数据中心)提供定制化物业管理服务。
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40%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远洋服务营收由12.13亿元增至18.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8%;期间,净利润由1.05亿元增至2.0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9.8%。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9.03亿元,同比增长6.6%;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26.1%。
“净利润的快速增长除了与公司高端商写业务相关外,占比逐渐增加的增值服务业务也对其有所贡献。”上述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远洋服务提供案场服务(即向物业开发商及其他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交付前服务)、咨询服务及物业工程服务,以及向公司在管物业的业主及住户提供的各种社区增值服务。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在案场服务方面,年收入规模约为2亿元,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内年均增幅可达20%;工程服务年收入规模约为1亿元,预计未来三年至五年内年均增幅可达20%。在社区增至服务方面,目前业务占比约为13%,其中主要为资源经营业务,预计未来三年至五年内业务规模比重可提升至25%,年均增长5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上半年,远洋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毛利润达到3540.1万元,毛利率提升3.4个百分点至22.9%;社区增值服务实现毛利润6414.7万元,毛利率提升2.1个百分点至63.1%。鉴于此,远洋服务毛利率由2017年的20.7%,增长至2020年上半年的28.5%。
更为重要的是,远洋服务目前在数字化及智能化方面进行了持续投入,拥有多元化智能服务平台,即“亿管家”、“亿家生活”、“亿家修”及“亿空间”以及EBA系统,可于业主、住户、其他客户及业务合作伙伴之间实现智能化物业生态圈。这无疑将有助于公司提升管理管理半径,降低人工成本并提高服务效率,也对其社区增值服务变现有所助力。
鉴于数字化技术的重视,远洋服务表示,对于此次募集资金的用途,约10%用于提升数字化水平及内部讯息技术基础;约20%用于升级智能化管理系统设施;约60%的募资将用于把握战略投资及收购机会;余下用作营运资金。
资本负债比率为零
当然,扩规模依然是目前上市物业管理企业的第一诉求,而这取决于企业有多少“家底儿”。
招股书显示,远洋服务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由2018年的3827.2万元大幅增长至2019年达到2.07亿元,2020年上半年达到6572.9万元。但招股书中有一个指数仍令市场颇为不解。招股书披露,2018-2019年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远洋服务资本负债比率分别高达454.5%、483.1%和439.9%。
对此,远洋服务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是由于之前有一笔ABS融资,目前该笔融资已经全部还清,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资本负债比率为零,处于净现金状况。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7.25亿元,为2017年以来新高。
若加上此次IPO募集资金的60%用于扩大规模,由此可预见公司第三方在管物业面积将会大幅提升。公司也表示,进一步发展战略联盟及扩大公司物业管理业务的规模。
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远洋服务总合约建筑面积达6190万平方米,遍及中国24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54个城市;总在管建筑面积达4230万平方米,包括155个住宅社区及55个非住宅物业。其中,旗下第三方管理的建筑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来自第三方的收入达到1.21亿元,占收入比重提升至18.8%。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12月10日,34家港交所上市,物业企业市值超过5600亿港元,平均市盈率超过50%;3家沪深上市物业企业市值约为340亿元人民币。
“物管行业头部企业已经纷纷登陆资本市场,已经诞生千亿元市值的企业,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分化也会加剧。”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这种竞争格局下,远洋服务突破以住宅物业为单一收入来源的困境,形成多业态物业管理服务业务、在长且好的赛道中构筑独特的行业壁垒,将能在未来行业竞争格局占据一席之地。
多业态业务拓展增收
在资本市场看来,高成长高确定性是物业板块的主旋律,这是疫情期间物业企业股价快速上涨,资金不断入局的背后驱动力。
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保守预计2020年末我国物业行业在管面积将超过250亿平方米,营业收入将超过6000亿元。根据模型综合估算,预计到2024年,全国物业管理行业营业收入约为9296.43亿元。换言之,这是一个年均营收万亿元量级的蓝海市场。
但不得不说,目前上市的物业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从房地产企业母公司拆分出来IPO的,来自母公司的开发业务规模几乎决定了这家企业的营收规模,而上市之后,第三方拓展能力、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则决定着这家企业未来会成长“月亮”还是“星星”。
从业务结构来看,目前,远洋服务的物业管理类型包括住宅小区、商写物业、公共及其他物业,以及案场、工程、社区等增值服务。
“总体来说,多业态业务选定的细分领域赛道较为合理,传统物业与新型业务并重,具备在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下抢得市场份额的能力。”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在非住宅物业上构建了涵盖商写物业、政府大楼、公共设施、高速公路服务站及医院等多个管理物业类型,若能快速形成品牌输出能力,相较于目前资本市场上主要聚焦纯住宅领域的企业,公司在非住宅领域的服务稳定性和市场竞争优势明显,长期在该领域深耕,将拓展公司业绩增长空间。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