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两会进行时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步长制药总裁赵超:中医药良性发展仍存制约 提五项建议推动中医药政策法规落地

2021-03-07 18:20  来源:证券日报网 张敏

    本报记者 张敏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交出了一张优秀答卷。不少专家表示,未来面对重大疫情,中医药仍应尽早全面介入。

    为振兴中医药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中医药工作经验,针对当前中医药发展出现的薄弱环节和改革难点,聚焦破解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全面加大对中医药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提出7个方面28条政策。

    然而,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这也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超在今年两会上,关注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交了《关于推动中医药政策法规落地的建议》、《关于发挥中医药慢病防治作用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

    其中,在《关于推动中医药政策法规落地的建议》中,赵超介绍,在以往的政策落实过程中,常会出现“两张皮”现象,尤其一些地方、医院的土政策,依然制约着中医药良性发展。如:机制不够创新;除针灸外,中医医疗未获得大多数国家法律认可,不能进入主流医学范围;文化思想差异导致社会对中医药认可、接受度不高等。

    对此,赵超提出五项建议,其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进机制创新。为中医药更好更快走向世界,政府应该加强中医药对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中医药品牌与认证体系建设、中医药服务贸易体系建设、中医药资源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和中医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创新政府间交流合作机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合作机制、中医药服务贸易合作机制、中医药资源共享合作机制、中医药文化与人文交流合作机制,消除合作壁垒,助力中医药国际合作的健康发展。支持中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中药企业等运用现代科技和中药传统研究方法开展多领域、跨学科联合攻关,并推动产品、技术和服务转化。

    其二,发挥先锋引领,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世界中医药品牌。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优质的中医药产品作为支撑。从现有的民族企业中根据一定的规模与标准,筛选一定数量的种子企业进行培育,从人才、设备、科研、进出口贸易、税收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助推企业加快打造国际精品中医药品牌。实现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为中医药走出国门提供宝贵经验和依据。

    其三,切实落实中央政策,在医保、基药等医药政策制定及执行中,兼顾中医药治疗的独特性与战略性,体现中医药并重,增加中成药品种数量,制定适当的医保支付标准。在积极推进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试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试点实施中,积极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建立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种路径,通过形成标准化的诊疗路径来体现中医的诊疗价值,以在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试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试点中,形成对中医自己的支付模式与标准。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发布、发挥中医药优势病种、中药大品种的作用,解除中成药在进医院、临床使用、品种保留、药占比考核等方面受到的诸多不合理限制,让中成药在各级医院临床应用更加广泛,保证中成药生产企业拥有合理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形成良性循环,更好地投入资金进行上市后再研究和创新开发、技术革新,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中药现代化。

    其四,增强中医药自信,加大文化输出,营造浓厚文化环境。中医药文化认同感的建立是发展中医药的根基,是中医药实施“走出去”战略关键所在。中医药文化输出,要重点加强与中华文化圈的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医药方面的合作交流。利用“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医药文化提供新的传播平台,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队伍作用,加大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让中医药文化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此外,借助此次中医药抗击疫情的突出贡献,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宣传中医药,弘扬中医药文化,有利于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医药、认可中医药。

    第五,增设专业院校,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文化的传播、技术的传承,归根结底要靠人才的力量,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大力培养既具备扎实中医理论基础、专业实践技能,又拥有外语沟通、教学、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中医药国际人才,为中医药落地“走出去”战略储备人才资源。

(编辑 孙倩)

-证券日报网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