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我国商业航天发展驶入快车道

2025-11-05 23:09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李万晨曦

    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再传利好,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河动力”)官微显示,11月4日,星河动力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一号半固定式火箭子级试车平台,成功完成智神星一号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此次试验标志着智神星一号大型地面试验全部完成,即将开展首飞发射。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国内商业航天产业增速迅猛,不仅成为驱动科技创新的“新引擎”,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正式进入重要提速期,从可回收火箭技术持续迭代、卫星制造实现量产化,到高密度发射任务常态化落地,全产业链各环节加速贯通成熟,“技术突破”与“规模爆发”形成强力共振,助推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提速

    商业航天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商业化模式运作的航天活动,其以企业为主体,依托市场竞争与盈利驱动,在卫星制造及发射、卫星运营及服务、地面设备制造等核心环节发挥作用,广泛覆盖通信、远程医疗、导航、遥感、空间运输、载人航天飞行、深空探测等领域。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构建了完整产业体系。10月份以来,我国商业航天更是迎来高密度发射的“爆发期”。例如,10月16日,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2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以及10月17日,千帆星座第六批组网卫星以“一箭18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等。发射技术与频率的双重提升,彰显了我国商业航天的硬实力。

    “2025年的中国商业航天,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驶入产业化黄金赛道。而资本市场‘真金白银’的融入,正是这一高价值领域加速前行最直观的证明。”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中国报告大厅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末,年内商业航天领域已完成31起投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达21.43亿元,单笔平均融资额0.69亿元,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融资事件频发

    近期,商业航天融资节奏更是按下“加速键”,多家企业获得资本加持。例如,星际荣耀航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18日完成D+轮融资首批资金7亿元交割;9月28日,星河动力完成D轮融资,融资总额共计24亿元。

    与此同时,商业航天企业IPO进程也在加速推进。证监会官网显示,2025年下半年以来,已有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屹信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昌兴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商业航天企业启动上市辅导工作。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提供发展保障、资本密集注入拓宽资金渠道、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筑牢技术壁垒、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激活产业活力等多重因素协同发力、共同驱动的结果。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7.8万亿元。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航天产业链上市企业,应聚焦可回收火箭、卫星小型化等核心技术,加大研发降本筑壁垒;搭建数字化平台提升供应链效率;深耕导航、遥感场景拓新应用,同步积极对接资本市场,为行业持续发展注入动能。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