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雯珊 见习记者 张美娜
11月3日,据央视新闻报道,三项应用于8.6代大尺寸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屏量产线的高端装备在成都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显示装备领域获得新突破。
眼下,OLED显示屏正在从手机向电脑、车载设备等中大屏幕应用场景延展,需求不断增长。据悉,此次发布的三项显示领域高端装备,分别是多应用喷墨薄膜沉积平台、国产首台套大片贴合装备以及国内首台套EHD点胶装备,都应用在8.6代大尺寸OLED屏的量产线上。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高端国产显示装备的问世,有助于我国实现更大尺寸、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新型显示产品量产,标志着我国显示产业制造装备正在迈向国产化、高端化新阶段。
需求不断增长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应用领域层面,8.6代AMOLED生产线的覆盖范围十分广泛,可适配平板、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器等多类终端产品的尺寸需求。大尺寸OLED量产技术成熟、成本降低,将进一步加速OLED显示屏向中大屏幕应用场景的延展,打开行业增长新空间,适配消费电子、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多领域的发展需求。
业内认为,大尺寸OLED这种多元化的适配能力,将为下游终端产品的更新迭代提供关键支撑。与此同时,今年全球OLED显示屏市场也呈现积极态势:供需关系显著改善,市场需求稳步回暖,产品价格止跌企稳,推动整个行业正式步入复苏通道。
全球技术市场研究咨询机构Omdia数据显示,2024年柔性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出货量10.1亿片,预计2030年AMOLED面板出货量将超过13.3亿片,出货量占比将提升至35%,其中在IT、车载等中大尺寸应用增长,预计到2030年笔电年复合增长率33%,车载显示器年复合增长率27%,桌上型显示器年复合增长率19%。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师韩潇锐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根据上述数据推测,OLED在IT、车载等中大尺寸领域的需求增长的确定性较高。
从生产端来看,头部上市公司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L科技”)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需求侧多个应用领域实现同步增长:电视品牌为迎接年末促销积极备货,带动大尺寸面板需求回升;笔记本市场受益于国内“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及国外设备更新需求的推动,面板需求持续向好;全球汽车销量稳步增长,有力支撑车载显示需求。
上市公司披露业务进展
在需求确定性增长的背景下,显示装备产业链企业也加速推进技术与产能突破,其中面板企业率先发力生产线建设。
近日,TCL科技子公司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L华星”)第8.6代印刷OLED生产线——t8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全球首条高世代印刷OLED生产线,t8项目全部采用自主研发的技术,设计月加工玻璃基板能力约2.25万片,主要产品将涵盖平板、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中尺寸IT应用领域。
从全球布局来看,目前在建的8.6代OLED生产线已达四条,除TCL华星外,还包括海外龙头企业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以及国内知名企业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谈及国内多家企业集中推进8.6代大尺寸OLED屏的量产线建设的现象,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核心目标是抢占中尺寸OLED市场的话语权。同时,企业要避免同质化竞争,首先是技术路线差异化,其次是应用场景多元化。国内企业需跳出“面板—终端”的传统链条,向车载、医疗、工业控制等新兴领域延伸。最终,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将取决于“技术深度”与“生态广度”的结合。谁能率先解决大尺寸寿命问题,谁能最先构建跨行业应用生态,谁就能在全球产能格局中占据主动权。
记者注意到,在材料企业方面,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线的推进直接带动上游OLED材料需求增长。
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润股份”)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烟台九目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OLED升华前材料,其今年第三季度收入较去年同期相对稳定。OLED成品材料为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三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第三季度OLED成品材料收入高于去年同期。未来随着下游OLED面板新产线建设的推进,公司OLED材料业务也有望随之发展。
主营OLED终端材料及OLED中间体的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三季报显示,报告显示,该公司在OLED终端材料销售方面表现突出,促进了利润的增长。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