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镜茹
工业游正成为文旅消费新风口。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1月1日印发《“粤享暖冬 乐游广东”消费季活动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推广51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2025年底前扩展工业旅游资源数到300家左右,培育创建新的工业旅游景区,省市联动推出“工业+”系列打卡地图。探访产业集群、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先进制造业基地,精心设计工业参观动线、实践体验等。
北京也在积极推动工业旅游的高质量发展。10月11日发布的《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显示,鼓励工业企业、文旅机构开发工厂车间、产业园区、工业遗产和工业博物馆等资源,优化工业旅游供给品质,共同打造融旅游、购物和体验于一体的工业旅游目的地。到2027年,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工业旅游收入达到30亿元。
事实上,早在2021年6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就联合发布了《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并积极推广工业旅游相关标准和规范,支持各地依托当地工业遗产和老旧厂房、工业博物馆、现代工厂等工业文化特色资源,打造各类工业旅游项目,创建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将工业遗产、智能工厂、制造基地等资源纳入全域旅游布局。
例如,近年来,辽宁沈阳深度挖掘自身资源,统筹动线设计,依托沈飞航空博览园、华晨宝马铁西工厂、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沈阳可口可乐世界景区、伊利乳业工业旅游景区等资源,策划以工厂生产和企业文化展示为主的“工业文化体验游”。其中,华晨宝马铁西工厂在2017年2月份就成为了国内首家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汽车生产制造厂。在参观过程中,游客可以亲眼见证一辆BMW汽车的生产过程,机器人高效、精准的生产作业,体验智能制造带来的震撼。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集团”)、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也相继向游客开放生产车间与企业展示中心,成为各地热门打卡点。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工业游满足了人们对知识性、体验性、个性化出游的新需求。它的兴起契合了文旅融合与消费升级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年轻游客群体对‘沉浸式旅行’‘工厂探秘’等新奇内容的追捧,其正从小众兴趣走向大众化、品牌化发展阶段。”
“对企业而言,工业游是构建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径。它将企业价值和品质承诺,转化为消费者可以亲身体验的真实场景。开放工厂车间不仅展示了企业的透明度与技术自信,更以传统广告无法替代的方式,增强消费者黏性与品牌忠诚度。”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工业旅游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预计,我国工业旅游产业到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
“未来的工业游将更加注重文化叙事与互动体验。”张孝荣表示,可以与文创设计、研学教育、夜游经济等板块进一步融合,形成“工业+文旅+科技”的新消费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