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AI+国风”推动新型玩具出口订单大幅增长

2025-11-03 23:22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贾丽

    在全球玩具市场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中国玩具产业凭借人工智能(AI)技术赋能与国潮文化创新,掀起一轮强劲的“出海”浪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以AI玩具、编程教育为代表的新型玩具出口订单大幅增长,部分企业订单已排产至明年一季度,成为外贸出口中的一抹亮色。

    “今年海外客户‘追新’的趋势特别明显,尤其是融合AI功能的玩具,经常是产品一到港口就被经销商抢购一空。”广东启梦玩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詹俊炎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生产的AI智能宠物、编程机器人等产品,今年以来出口量同比增长超过200%。

    这不是个别现象。在“玩具之都”广东汕头澄海,不少玩具企业的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国,有“玩具之都”之称的广东汕头澄海,在全球玩具市场占有率达到60%。澄海玩具协会会长黄逸贤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当地规模以上玩具企业今年AI类玩具的出口占比已从去年不足10%提升至目前30%左右,智能玩具正在重塑澄海玩具的出口结构。

    AI玩具大受欢迎

    “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3月份,现在最发愁的是产能跟不上需求。”广东伟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今年推出的AI编程积木机器人系列在欧美市场大受欢迎,单月出口货柜量从年初20条增加到目前50条。

    而AI大模型玩具在市场也有了一席之地,并带火相关企业的产品。深圳市蓝朗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生产的宇航员AI大模型植入DeepSeek,可以自建智能体,在大模型火了之后,订单也出现暴涨。AI启智、陪伴教育类的玩具最受欢迎,今年AI玩具整体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30%。

    今年初以来,AI玩具的出彩表现一直在延续。《2025中国AI玩具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AI玩具市场销售额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65%。

    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节日用品、玩偶、动物造型玩具超过500亿元,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许多都属于国货潮品。近年来,不少国货潮品成为全球爆款,受到海外消费者青睐,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新亮点。

    面对激增的市场需求,玩具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

    “我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来样加工,而是组建了自己的AI算法团队,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开发差异化的交互内容。”广州炫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宇表示,公司今年已将AI玩具生产线从2条扩充到5条,研发人员占比从10%提升到20%。

    日前,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一位代理商表示,其代理的AI恐龙玩具“霸霸龙”,一天之内就卖出了超过五千单,订单源源不断地涌向东南亚。他透露:“AI恐龙系列产品在海外众筹平台上线一周就获得了超出预期的预售额,目前生产企业正在加紧量产。”

    上市公司纵深布局

    AI玩具的热潮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相关上市公司纷纷加大布局力度。

    星辉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已将AI玩具作为战略发展方向,今年推出了多款融合AR技术和AI交互的玩具产品。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飞娱乐”)今年成立了专门的AI玩具事业部,并与多所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奥飞娱乐董秘办人士透露,AI玩具的业务收入占比正在持续提升,市场需求也在增长,公司正在AI+IP应用端加速打造产品。

    广东高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乐股份”)通过并购方式加速布局AI玩具。高乐股份表示,正在深化“玩具+科技”双主线战略,通过IP资源整合与智能技术融合,推动业务结构升级。公司已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家客户建立了业务往来,有利于产品迅速销往全球各地。

    此外,智能制造企业也在向玩具产业渗透。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多款面向海外市场的AI教育机器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海外销售额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融入中国文化元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AI玩具“出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国潮文化与智能科技的创新融合。

    在澄海玩具产业带,一款融合中国武术元素的AI智能机甲在海外视频平台走红,单条测评视频播放量超过500万,直接带动该产品在北美市场脱销。

    “我们将中国功夫的招式编程进AI芯片,孩子可以通过手势控制机甲做出不同的武术动作,同时在交互中学习简单的中文指令。”这款产品的设计者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文化差异不再是障碍,反而成为产品的独特卖点。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汪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玩具企业正在从“制造”向“智造”转型,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国际竞争力。

    AI玩具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

    2025年9月份,《广东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玩具产业行动方案(2025-2027年)》正式印发,其中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省规上玩具产业营业收入达1000亿元,AI玩具渗透率达30%以上,产业集群竞争力增强,形成汕头、东莞、深圳等高水平玩具产业集群,培育5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AI玩具领军企业

    在技术层面,AI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情感计算等技术的成熟,为智能玩具创新提供了可能。汪镭表示,中国在智能玩具领域具有产业链完整、市场响应快、制造能力强等优势,但在核心算法、芯片设计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他认为,AI玩具出口的快速增长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从简单加工到智能创造,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品牌,中国玩具的“出海”之路正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生动体现。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各国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的法规变化,提前做好合规准备。

    随着年终购物季的到来,AI玩具出口热潮还将持续。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越来越多的玩具企业开始布局明年新品,具身智能玩具、AI陪伴机器人等智能化的产品有望成为下一轮增长点。

    在全球玩具产业智能化浪潮中,中国玩具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快速的产品迭代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抢占先机,让“中国智造”的玩具产品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一张新名片。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