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政策组合拳为储能产业链打开发展空间

2025-09-16 23:56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李万晨曦

    为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技术创新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多元储能体系初步建成,形成统筹全局、多元互补、高效运营的整体格局,为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各类技术路线及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培育一批试点应用项目,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需求多点爆发、技术迭代加速落地、产能布局逐步兑现,多重因素共振,正推动储能行业进入“量价齐升”的黄金发展期,尤其是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实现跨越式增长,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凭借技术创新与规模优势,将迎来发展机遇。

    行业景气度攀升

    根据CNESA(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规模164.3GW,同比增长59%;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01.3GW,同比增长110%,首次突破100GW,是“十三五”时期末的32倍。

    政策利好不断,为行业发展增添动力。除《行动方案》外,9月份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还发布了《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印发《电力现货连续运行地区市场建设指引》,均重点提及储能领域相关事项。

    地方层面则结合当地发展需求,推出细化利好政策。例如,近日公开征求意见的《广州市白云区促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修订草案)》提到,推动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调峰、工商业错峰用电、数据中心备电等场景融合应用,鼓励“储能+新能源”“储能+微电网”模式创新。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引导+地方落实”的完整体系,为储能行业及其各类商业模式落地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取消强制配储、推动市场化定价、优化收益模式,行业正从强配驱动转向技术与市场双轨驱动。

    技术突破与需求扩容进一步助推行业发展。30万千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建成投产,推动国产化大容量空气压缩机、透平装备的研发应用,带动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走在世界前列;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落地,进一步深化大型钠离子储能电站应用探索。

    “储能已成为新能源并网刚性需求,市场空间持续扩容,直接拉动行业景气度提升。”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长远来看,商业模式创新将成为储能行业未来实现高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其关键路径之一在于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深度耦合,通过能源生产与存储的协同运作,显著提升整体项目的经济性。”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储能应用在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将不再局限于电力系统,而是广泛融入数据中心、冶金、矿山、离网制氢等千行百业,呈现出多元融合的发展趋势。

    上下游企业迎发展机遇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政策陆续落地,储能行业将进入“政策红利+市场红利”叠加期,具备技术优势的上游核心零部件(正极材料、金属原材料等)、中游储能系统集成与制造以及下游场景服务商将成为主要受益者。

    在储能领域,正极材料是决定电池性能边界、成本结构与安全底线的核心组件。今年上半年,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增长势头依旧强劲。

    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磷酸盐正极材料销量48.08万吨,同比增长55.38%。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稳步推进西班牙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环评审批工作,同时积极开展马来西亚年产9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磷酸铁锂累计出货量为14.83万吨,同比增长90.23%。公司近期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提到,正极材料方面,已申请多项与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材料包覆技术相关的专利,部分技术可服务于固态电池的材料需求。

    电芯同样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能量存储单元,是决定储能设备容量、安全性、循环寿命与成本的关键核心部件。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提到,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动力、储能合计销量接近150GWh,同比增长超30%。其中,储能占比约20%。在储能领域,宁德时代宣布量产交付587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发布全球首款可量产的9MWh超大容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TENERStack。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称,2025年6月份,公司第30万颗储能专用大方形Mr.Big电池于荆门60GWh超级工厂下线。储能电池目前处于满产状态,订单需求较为饱和。

    北京科方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政策东风下,储能产业链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突破电池材料等关键技术;深化产业链合作,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抢占发展先机。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