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冀川
8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公布2025年前7个月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前7个月,通信业运行总体平稳,电信业务量收保持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增加。
从总体运行情况来看,电信业务收入和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前7个月,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0431亿元,同比增长0.7%。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8.9%。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数据显示,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截至7月末,5G基站总数达459.8万个,比上年末净增34.8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6%,占比较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5G基站占移动基站总数的比例持续攀升,这一变化蕴含着深远的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从网络架构层面来看,这意味着5G网络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权重和地位愈发重要,正逐步从新兴的补充性网络,向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主力军转变。这一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5G技术自身强大的优势以及通信行业持续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张孝荣说:“随着5G基站数量的不断增加,其覆盖范围如同一张日益细密的大网,逐步延伸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乡村的广袤田野以及偏远山区。无论是繁华的都市商圈、密集的居民住宅区,还是交通要道、工业园区,都将被5G信号全面覆盖。这不仅将消除以往存在的信号盲区,让用户在任何地点都能享受到稳定、连续的网络服务,还将极大地促进信息资源的流通与共享,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基础设施的完善也进一步带动了用户规模的上涨,数据显示,5G用户数快速增加。截至7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及中国广电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8.15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508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37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23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62.7%。
5G技术具备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等显著特性,相较于传统的4G网络,它能够为用户带来质的飞跃体验,比如,高速率特性使得用户在下载高清视频、进行大型文件传输等操作时,能够享受到几乎瞬间完成的畅快感受。在应用层面,5G的低时延则让实时交互类应用,如远程医疗手术、自动驾驶控制等成为可能,极大地拓展了通信技术的应用边界。大容量特性更是让5G能够满足万物互联时代海量设备接入的需求,为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网络支撑。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5G用户的不断增多,5G网络的规模效应将逐渐显现,进一步推动5G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拓展,同时,5G用户的增长也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5G终端设备、软件等产业的繁荣,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