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各地持续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工作

2025-08-27 00:13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张芗逸

    8月25日,湖南娄底市万宝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征集存量商品房用作优价购房房源的公告》,明确征集拥有已建成存量商品住房,且自愿参与存量商品住房用作优价购房房源的各房地产开发企业。

    当前,收购存量商品房工作正在各地持续推进。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收购存量商品房是化解房地产库存、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关键举措。今年以来,各地存量房收储工作已从试点转向深化,各地的收储不断提速,收储的模式也更本地化。

    收购工作取得进展

    消化存量房产是近年来房地产政策的重心之一。2024年5月份召开的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提出,商品房库存较多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购,酌情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会议召开以来,各地持续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工作,消化存量商品房,助力稳住楼市。

    近期,多地公布了收购存量商品房工作的最新进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8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广西全区收购存量商品房2万套,拉动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9.35个百分点。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7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4个城市已完成4个项目共1377套的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项目收购工作,收购金额14.43亿元,相关项目预计供应保障性住房共约2100套。

    “目前全国有60多个城市明确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郑州、广州等城市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各地在收储的主体、用途、价格等方面也有所放宽。比如,在收储后用途从保障性住房拓展至安置房、学生或企业宿舍等。

    例如,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有关调控政策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需求,稳妥有序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安置房。

    “在价格方面,目前来看,多数城市以‘重置成本’为定价的基准,一般来说收储价会较市场价低30%至50%。”张波分析称,此外,针对市场结构性错配问题,大部分城市会优先选择配套成熟、户型合理的房源。例如广州明确优先收购90平方米以下整栋房源;深圳要求房源单套面积小于65平方米,以匹配保障性住房标准。这类“以需定购”模式有助于使存量资产快速转化为有效供给。

    优化收购工作

    收购存量商品房工作持续推进,也为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提供了助力。

    “收购存量商品房工作避免了房企因库存压力集中降价抛售,也为房企提供了资金回笼渠道,缓解其债务压力。”张波表示,从稳市场作用来看,郑州、重庆等地收储项目推进后,周边新房价格开始企稳,二手房挂牌量增速放缓。

    李宇嘉认为,收购存量商品房盘活了存量资源,有助于商品房库存去化。不过,考虑到本息偿还、已收购房源未来配租配售的价格等因素,目前收购存量商品房仍面临资金平衡难度大等问题。

    针对收购存量商品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地正在探索针对性优化举措。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8月25日发布的《广西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进一步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支持各地在收购主体和用途等方面充分发挥自主权,将各类符合条件的已建成或在建未售房源、司法处置房源纳入收购范围,拓宽房源筹集渠道和用途。各地要积极培育专业化、规模化收购主体,提高专业运营管理能力,形成规模效应。

    张波认为,总体来看,收购存量商品房工作需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基础上,通过定价机制创新、资金模式升级和全周期管理优化,提升政策落地的精准性与可持续性。

    “在拓宽用途方面,已收购存量房源可以结合个人创业创新、文旅、夜经济、社区用房、养老托幼设施等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领域进行盘活。”李宇嘉建议,此外,各地也应自下而上做好项目储备和申报,用好财政及金融支持资金,降低盘活存量商品房的成本,提升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