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A股并购重组活跃 产业整合趋势增强

2025-08-25 23:51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毛艺融

    今年以来,并购重组市场持续升温,呈现出产业整合加速、支付方式多样化、私募基金深度参与等特点。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按首次公告日计,截至8月25日,年内A股市场累计披露3590单并购重组,同比增长10%。其中,107单涉及重大资产重组,同比增长114%。

    中银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君认为,在监管政策优化驱动下,结构性重组呈现上升趋势。后续在政策鼓励与资本市场改革共振的支撑下,并购市场有望进一步释放产业整合与价值重塑空间。

    产业整合加速

    今年以来,产业整合趋势增强,横向和纵向整合均有。例如,7月18日晚间,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事项已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本次吸收合并能够消除同业竞争,进一步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协同效应;8月13日,安源煤业公告称完成金环磁选股份的过户及相关变更登记,通过重组将煤炭业务置出,注入装备制造行业优质资产,实现主营业务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

    以科创板为例,并购交易均为产业并购,且主要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围绕同行业或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效应不断显现。例如,8月15日晚间,江苏华海诚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海诚科”)发布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报告书(草案)(上会稿),本次收购将显著提升公司在半导体环氧塑封料领域的市场地位。

    大型交易显著增多。例如,5月22日晚间,山东宏创铝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披露重组草案,拟收购山东宏拓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金额约635.18亿元。6月9日晚间,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公告称,拟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金额约1159.67亿元。

    深圳高禾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刘盛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政策创新引领、市场活力支撑、产业需求驱动的并购市场新气象不断呈现,高质量产业并购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格局日益稳固。

    并购支付方式愈发多样化

    在政策支持下,A股并购重组的支付方式更为灵活,差异化定价安排、自主业绩承诺等创新性交易方案增加。

    一方面,现金收购和股权+现金结合的方式占比显著提升。例如,湖南五新隧道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怀化市兴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中铁五新重工有限公司,采用股权、现金支付方式,并设定了业绩承诺;而部分交易则完全采用现金支付,如深圳市宇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中恩云(北京)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等。

    另一方面,多家公司运用可转债、定增募资、并购贷款等实施并购。例如,华海诚科收购衡所华威电子有限公司综合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的支付工具,通过多样化支付手段提升交易可行性。

    今年3月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适度放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部分条款,上海正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已积极参与试点。8月2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金杜银行与融资团队认为,《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允许控制型并购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十年,有助于银行和企业设定更长的宽限期和更平滑的还款计划,减轻并购方前期的现金流压力。

    私募基金深度参与

    随着并购市场持续活跃,私募投资基金也在积极调整策略,深度参与产业整合。

    由地方国资或上市公司作为发起方设立的并购基金渐成趋势。地方国资频频出手,从加码投资到筹集基金,推动产业链并购整合。例如,今年以来,福建、浙江等地提出探索设立省级并购基金。这也意味着,地方国资参与并购的路径正在拓展,在直接发起并购重组的同时,也以基金的方式配置资源。

    上市公司也在争相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年内180家A股公司合计设立约197家产业并购基金,预计募集资金规模上限约1874.68亿元,拟投资领域涉及机器人产业链、商业航天、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等。

    去年9月份,“并购六条”明确支持私募基金以产业整合为目的收购上市公司。今年5月23日晚间,郑州天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启明创投通过设立并购基金收购公司26.10%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该交易采用“双GP+国资”的创新架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新的路径。

    在此背景下,更多私募基金也逐渐以产业整合为目标,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募投管退”模式,而是转向“投资+并购+产业整合”的全链条运作。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共计171只私募基金以并购的方式成功退出,规模约430.65亿元。

    政策层面迎来更多“松绑”。证监会今年5月16日正式修订并实施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对私募基金投资期限与重组取得股份的锁定期实施“反向挂钩”。今年6月6日,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的公告落实了相关规定,即私募基金投资期限满48个月的,第三方交易中的锁定期限由12个月缩短为6个月;同时,按标的业绩分三期发股支付。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认为,从私募投资者角度看,缩短锁定期有助于资金循环,降低流动性风险,有效缓解“退出难”问题,畅通“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