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世界人形机器人“奥林匹克”赛出中国AI新气象

2025-08-16 00:27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贾丽

    8月15日,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蓝色跑道迎来了一批史上最特殊的运动员。在1500米赛道上,大小不一的机器人奋力奔跑角逐;搏击擂台上,钢铁之躯激烈“对打”;绿茵场上,机器人迈着精准的“小碎步”踢足球;另一侧的“灵机一动”区,憨态可掬的舞狮机器人摇头摆尾,与之紧挨着的机器人则一边舞红布,一边扭秧歌,引得全场喝彩。

    8月15日至17日,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核心的综合性科技盛会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开赛。

    在为期3天的赛事中,来自全球五大洲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500余台机器人将在田径、足球、舞蹈等比赛项目中展开对决。这场声势浩大的竞技赛,明面上展示着中国科技新气象,背后则是一场从机器人到通信产业的全产业链角力赛。

    “参赛者”各显神通

    随着发令枪响,1500米赛道上瞬间机器人脚步声此起彼伏。第五组参赛者北京灵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翌科技”)团队的“健将”、行者科技的“飞毛腿”、京兆追风的“追风者”以及杭州汪星人的“小旋风”,先后从各自赛道上奋力冲出。

    跑道上的选手们“体型”差异巨大,既有180cm的“大块头”,也有60cm的“小可爱”,萌态十足。有的机器人用“大长腿”迈出稳健步伐,力量感十足;有的则铆足了劲,靠“小短腿”快步倒腾;有的偶尔还出现些“晕头转向”的,会跨界到相邻赛道上,引得观众一会儿笑,一会儿惊呼。

    这看似流畅的奔跑,背后是各个技术团队在指挥中心里无数次的精准调控。“机器人1号,左偏0.2度;机器人3号,步频调整……”在速滑馆的指挥中心,机器人技术团队们紧盯屏幕上的实时数据。在这场1500米比赛中,机器人需要完成加速、弯道超车、终点冲刺等多个复杂动作。

    从参赛方来看,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与灵翌科技均带来其主力型号机器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派出了天工、天骄、天卓、天骁四员大将,而在亦庄马拉松上走红的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也带来了两台机器人。

    最终,灵翌科技的机器人以6分34秒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线,摘得了本届大会的首枚金牌。值得一提的是,灵翌科技为宇树科技的全资子公司。

    赛后,宇树科技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宇树科技的多年技术沉淀及‘软硬协同’技术体系。”灵翌科技代表队孙宝岩则称,影响成绩的关键是机器人的硬件稳定性与关节电机扭矩等核心指标。

    与人类运动员不同,这些钢铁选手没有体力限制,却面临着算法决策、平衡控制等多重挑战。

    “最困难的是弯道控制。”一位来自高校的机器人团队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们的机器人采用了仿生步态算法,通过六维力传感器实时调整重心,但每次过弯仍会有0.3秒的延迟。”据悉,为了这0.3秒,该团队花了三个月优化算法,最终提升了平均速度。

    隔壁5v5小组预选赛现场,足球的较量同样扣人心弦。

    哨声一响,钢铁“小将”们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攻防战,它们不再需要人工遥控,便能自主判断复杂的赛场局势,并迅速得出应对策略,同时完成横向防守、突围、进攻、射门等一系列战术动作。据了解,场上红蓝两组机器人分别来自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光炽队和海外团队的普瓦智能队。两个团队参赛的“球员”本体均为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速进化”)的T1机器人。

    “让机器人在赛场上摔100次,比在实验室里模拟1000次更能提升可靠性。”加速进化副总裁赵维晨向《证券日报》记者解释,“通过多次‘实战’,这些机器人能在0.1秒内识别队友位置、对手动向,并选择最优策略。”

    据了解,开源3v3决策算法,以及灵巧轻便、耐受冲击、高精度的硬件优势,让加速进化的机器人成为多国参赛队足球赛的首选。在赛事期间,加速进化为40余支国际队伍提供技术支持,全方位展现中国人形机器人硬实力。

    在中心区的自由搏击擂台现场,观众云集。两台来自宇树科技的格斗机器人“拳来腿往”,钛合金关节碰撞出清脆的“锵锵”声,严苛考验着机器人的综合性能。

    “它不仅要求硬件具备强大的抗冲击性,更对动作控制、智能决策的模型转化以及动态平衡的核心算法提出了极高要求。”宇树科技现场技术人员称。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组委会竞赛部部长张华表示,近年来,随着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持续突破,机器人竞技已从“单机对抗”进入了“多机协同、战术智能”的新阶段。

    机器人向现实应用转化

    与竞技赛不同,场景赛更聚焦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价值。在酒店场景中,身着礼服的迎宾机器人流畅地完成行李搬运、电梯引导等服务;在另一边的医药区,三台配备精密抓取系统的机器人以每分钟15件的速度准确分拣着各类药品。

    星海图(北京)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海图”)作为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场景赛独家整机提供商,在比赛开始前三周就入驻实训场。该公司市场负责人张宇佳对《证券日报》记者说:“比赛技术落地的核心难点在于动态环境的多变性,本次比赛与过往最大的不同是让算法不只跑仿真,而是真实完成有用工作。”

    同样,竞技赛、表演赛上的挑战与经验,推动机器人技术向现实应用转化,其多机协同能力则是对协调性与算法的终极考验。扑空、踉跄、传感器延迟等问题,虽暴露了动态运动控制与实时感知技术的短板,却也精准指明了未来技术突破方向。

    在表演赛的群舞项目中,人机共舞版“秦俑魂”的夺冠,为未来多台机器人同台工作汲取了经验。

    北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经理王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次活动机器人数量庞大,特别是需要群控的机器人,它们必须在同一个局域网内通信。因此,如果现场Wi-Fi干扰太多,就很容易导致连接失败。”面对这一棘手难题,该公司团队通过寻找新的频段,调整无线连接模块,解决了问题。

    同时,为攻克机器人群舞的协同控制难题,公司创新性地将复杂动作拆解为“原子动作”,实现队形与动作的精密编排。“这些在实战中积累的经验,正是机器人迈向实用化的关键,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王远称。

    然而,技术突破不止于软件层面。记者采访中,多家公司的研发团队负责人反映,当前,部分机器人核心硬件如CPU、算力板仍依赖进口,自主化率亟待提升,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攻坚方向。国内机构、高校、企业正在全力突围。

    投资版图覆盖宇树科技、星海图、银河通用等一批机器人品牌的北京首钢基金有限公司负责人在现场对《证券日报》记者透露:“此次企业和高校向公司租赁了100多台机器人投入比赛,这是‘培养机器人落地’的实践。”目前手术机器人等已在医院、工厂实现商用,而更多人形机器人还处在展示和竞技阶段,未来几年有望迎来量产商用,逐步迈向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AI通信全程“护航”

    支撑这场钢铁盛宴的是AI通信技术的“隐形”力量。机器人对通信要求极高,任何信号波动都可能影响动作精度,同时,竞赛场上的每一个指令、媒体区的每一帧直播、办公区的每一条数据均需要网络的支持。

    北京国家速滑馆地下机房的荧光灯嗡嗡作响,将桌上两张摊开的画得密密麻麻的网络拓扑图照得发亮。在这里,记者见到了赛事通信保障团队。“世界级赛事,必须确保业务零干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联通”)智网优化创新中心工程师告诉记者,机器人赛事的变量比冰刀轨迹更难预测。

    目前,北京联通已经在场馆内铺设全方位5G-A网络覆盖,并联合华为建设5G-A高低频协同组网实现室内数字化系统,为机器人预留了可弹性扩容的“第二通道”,把5G-A网络升级为“人+具身智能共生”的新一代智慧底座。

    “冰丝带”赛场上钢铁竞技、精准协作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升级的缩影。通过开源算法、开放平台和实战比拼,这些赛事有效加速了技术迭代、推动了零部件国产化与成本降低。机器人正逐步摆脱遥控器,向更灵活、更智能、更协同的方向演进,一个更加智能、协作、实用的人形机器人时代正疾步走来。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