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首批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公布 为行业展示技术突破与产业变革新范式

2025-08-14 23:52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郭冀川

    在数字经济与生物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第一批),为行业展示了技术突破与产业变革的新范式。这些案例覆盖了从生物育种、发酵工程到生物合成、智能检测的诸多环节,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通过数据驱动、算法优化和智能决策,破解传统生物制造中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等痛点,推动产业向精准化、柔性化、绿色化方向跃迁。

    生物制造的复杂性源于其“生物系统+工程体系”的双重属性,而人工智能的介入正在重构这一体系的核心逻辑。北京深势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事业部高级经理伍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I(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分析海量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可以将传统医药研发“试错法”的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月。

    在典型应用案例中,上海天鹜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案例场景是高性能蛋白质元件设计及构建。据介绍,其自主研发蛋白质通用AI模型,在90亿条蛋白质数据基础上,结合小样本学习算法和干湿迭代模式,实现“从序列到功能”的端到端预测,摸索出AI设计加少量实验的新范式。

    “人工智能的渗透正在引发生物制造产业生态的链式反应,催生新的价值创造模式。”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对记者表示,AI平台整合基因编辑、代谢工程、过程模拟等技术模块,在上游研发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使研发人员从重复性实验中解放,聚焦创新策略设计,在中游生产环节,柔性制造系统与AI调度算法的结合,使单条生产线可快速切换不同产品,在下游服务方面,AI驱动的预测性维护与供应链优化,通过需求预测算法动态调整产能,构建起“制造即服务”(MaaS)的新生态。

    安光勇说:“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的融合,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叠加,更是产业范式的革命,从‘细胞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到生物基材料的绿色制造,再到精准医疗的个性化定制,AI正在重塑生物经济的底层逻辑。”

    在此次公布的典型应用案例中,也不乏上市医药公司的身影,如北京诚益通控制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场景是生物反应过程的智能控制。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的深度融合正成为医药行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这一融合不仅重塑了医药研发与生产的底层逻辑,更从公司实力、研发模式和资本流向等多个维度,对医药上市公司产生了深远且多维的影响。如人工智能驱动的柔性制造系统,使医药上市公司能够快速切换产品线以适应市场需求,资本市场对医药上市公司的估值体系传统以管线数量为核心的评估方式,逐渐被以人工智能技术壁垒、数据资产和智能化生产能力为核心的新标准取代。

    张翠霞认为,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的融合,正推动医药上市公司从“规模竞争”转向“智能赋能”,需要企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技术、构建开放创新生态,这一变革不仅重塑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更重构了资本市场的价值评估逻辑。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