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相,到公布预售价,再到如今的正式上市,天际汽车首款车型ME7终于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接下来,ME7要面对的是一个更大的课题:如何获得市场认可?
“除了产品力,为市场留下什么样的服务体验更为重要。”天际汽车董事长、CEO张海亮表示,天际在做好车辆本身创新外,还要满足用户在智能化、车联网等方面的需求体验,做真正的中高端车型。
从ME7身上,可以洞察到张海亮的这一心思。ME7补贴后售价区间为21.88万~28.98万元,共推出精英版、科技版、领航版3款车型,提供530km、410km两个NEDC续航版本选择。无论是价格,还是续航能力,ME7都精准切入到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定位区间。
做出这样的选择,意味着天际将与像特斯拉这样的对手直面竞争。但在张海亮看来,将品牌定位在中高端区间内,前景更广、更宽,后续天际还会继续往高走,也会往低走,但是不会太低,最低是到A+级。
用软件“定义”汽车
用软件定义汽车,这几乎是所有新造车企业都会提到的一个概念。天际汽车也不例外。
“如果新造车不是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走标准化的软件开发流程,那就不是新造车,就是传统的汽车。”张海亮认为,电动汽车智能化肯定是用软件定义汽车。
在这样的理念下,天际ME7在车内设置了包括仪表、中控屏、副驾屏幕及后排双屏在内的5块高清屏幕,首创多屏动态推送,实现信息、娱乐、音乐、影视等内容的播放、同步和分享,让前后排乘员不再“割裂”。
除了充满科技感的智能座舱外,ME7还配备了MEPilot智能驾驶系统,搭载了包含前单目摄像头、环视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舱内摄像头等22个传感器,同时采用了视觉传感器和雷达传感器相融合的方案,实现ACC自适应巡航等16项核心功能。
五屏联动,这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车型中并不多见。差异化创新,这也是天际汽车想要对外输出的形象。用张海亮的话来说,天际想一门心思把产品做好,把产品的创新点做出来,在市场上形成差异化。
接下来,天际汽车将在包括动力域、车身域、自驾域等域控上发力,真正切换到基于服务的电子电气架构上去。天际汽车董事、CTO牛胜福坦言:“因为起步的特殊性,天际已经提前做好了布局。ME7下一个电池包就是用动力域控制器,车身域也已经启动,下一款车型会采用车身域域控,第三款车型实现前向和泊车用高算力芯片做自驾域。”
为用户提供在智能化、电气化交互、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不同的体验,不仅让天际与其他品牌形成明显差异,也是其塑造品牌力的重要推手。
“用户认同你的品牌,并且愿意为你的车进行推广和介绍,这是真正的品牌力体现。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在运营、服务、智能体验等方面让客户真正感受到天际。”张海亮说。
渠道用“一城一策”打法
在9月19日ME7上市当天,天际汽车位于上海静安商圈的全球首家天际中心也同步正式营业。
据天际汽车CMO陈敏透露,在渠道合作模式方面,天际采取“一城一策”的策略。截至目前,包含上海天际中心在内的17个城市、25家门店已经整装待发,2020年底将发展到20个城市的30家门店,2025年底将覆盖全部的一、二线城市。
与特斯拉、蔚来等车企将体验中心着重布局在繁华的商圈不同,天际汽车在渠道层面的打法更注重“因地制宜。”除了繁华商圈自建的天际中心,天际汽车以合作的形式建立智选空间和安心工场,甚至有和连锁维修企业合作的速捷驿站,类似于快修店。
“我们会根据每个城市的特点来分析研究它用什么样的模式最合适。”在陈敏看来,“一城一策”是一种偏中间的模式,既与传统的4S店不同,也和现在的新造车企业不同,而是根据天际汽车自身目前的实际情况采用的方法。
产品、渠道就位后,天际汽车正抓紧补首款车型ME7上市落后的“课”。从现在起,到2023年之间,天际汽车每年都会推出一款车。
“我们的产品策略是做一款是一款,天际要改变的是电子电气架构和功能体验,但硬件端我们希望打造成经典款。把产品品质做好,用户体验做好,车的全生命周期迭代做好,服务好用户,这是我们努力和服务的方向。”牛胜福坦言,不管是从开发模式,还是企业运营模式,天际都是以用户为中心,实现突围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