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证券要闻 > 正文

新股发行审核生变 “堰塞湖”明显退潮

2019-05-08 06:43  来源:证券时报

    在科创板如火如荼推进的同时,IPO(新股首发)审核正悄然发生着新变化。

    今年以来,IPO审核通过率大幅提升,尤其是新一届发审委成立以来,过会率超过九成,IPO堰塞湖也明显退潮。同时,科创板对现有板块的分流效应以及注册制审核理念的传导,都让IPO审核与以往大有不同。

    多位市场人士表示,IPO“即审即发”趋势明显,在从严审核的基础上,发审环节进一步减少了不必要的窗口指导,科创板对存量市场的搅动效应,让新股发审制度化、透明化进程明显加速。

    同期IPO上会家数降70%

    审核过会率超九成

    IPO审核情况如何,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IPO市场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IPO上会数量与新申报数量大幅减少,二是IPO通过率大幅提高。

    记者梳理证监会数据显示,年初至今IPO上会审核家数32家,较去年同期减少70%,去年同期是105家。在IPO申报方面,今年以来IPO排队序列新申报的企业数为53家,显著少于往年,与科创板开闸一个多月就受理百家企业相比,更是差距明显。

    一位华东地区的投行人士表示,设立科创板增加了企业证券化的可选项,对存量市场形成分流。科创板试行注册制、市场关注度高、定价突破23倍市盈率限制等优势,让不少带有科创基因的企业半路“改道”,放弃主板转投科创板,缓解了存量市场压力,也让IPO审核效率明显提升。

    新一届发审委成立后,每周审核企业数量在4~6家,企业从过会到拿到发行批文周期缩短。不少市场人士认为IPO“即审即发”的时代到来了。

    与此同时,IPO发审通过率也大幅提升。截至5月6日,第十八届发审委共审核了24家企业IPO申请,22家获通过,通过率91.67%,这与上一届被称为“史上最严”发审委54%的过会率形成鲜明对比。

    过会率提升是否意味着从严审核标准的放松呢?并非如此。证监会近日在答记者问中明确,近来,证监会坚持新股常态化发行,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对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首发企业进行审核,审核政策没有新的调整。

    广证恒生分析师赵巧敏认为,过会率回升并不代表发审委的审核有所放松,而是2018年以来中止审核企业数量大幅增加,部分瑕疵企业在排队过程中主动“撤退”所致,企业实际的持续经营能力仍是发审委的关注重点。

    “去年发审的高否决率挤出了不少相对劣质的企业,留下来的优质公司通过率自然会变高。”上述华东地区投行人士表示,经历去年的高否决率,中介机构在选择项目时也更加谨慎,会挑选过会概率极高的优质企业报送,多重因素让当前IPO排队通道中的待审企业质量显著升高。

    窗口指导隐形门槛

    成过去式

    科创板更加市场化的制度设计,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存量市场。

    一方面,发行审核更加透明化。证监会日前发布了《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梳理了证监会在发审环节注意的问题和监管标准,特别是对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提出了多条实操性要求,可操作性强,IPO审核透明度明显提升。

    另一方面,“主八创五”(近三年净利润总和不低于1亿元,主板、创业板最近一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8000万元和5000万元)的上市隐形门槛也有所调整。从近期的过会项目来看,这一门槛已非硬性条件。

    4月30日过会的因赛集团,连续3年半扣非后净利润不足4000万,2014年至2017年1~6月,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909万、3270万元、3790万元和1727万元,最终有惊无险过关。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