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股市热评 > 正文

上市公司跨界经营目的五花八门

2018-04-28 07:33  来源:证券时报

    近年来,科技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提升和社会财富的大量积累。曾有一个做医疗器材研发的朋友对笔者说:“只要有医生、工程师和资本,一款新的医疗器材就能面市。医生有需求,有想法;工程师把医生的想法变成产品;而资本把产品变成商品。”可见,资本在当今社会价值创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公司上市,募集资金,用于生产和扩张。对于炙手可热的新兴产物,具备相当资金实力的上市公司自然也不甘落后。从前几年投资游戏、影视、互联网金融、VR、AR,到近期的人工智能、区块链,处处都有上市公司的身影。上市公司跨界投资,目的五花八门。

    首先一个目的是做业绩。在原有主业产能过剩、主业不振,对主业未来发展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购买盈利能力强的资产谋求跨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提振业绩。于是,我们看到机械制造企业跨界游戏领域,资源类企业做起了互联网金融,房地产企业也开始搞医疗等等。接下来,我们就看到公司诸如“双主业发展”、“两条腿走路”、“寻求新的驱动力”、“打造新的增长极”等口号纷纷提出。

    其次,跨界的一个目的是“讲故事”。公司估值,估的是未来的现金流;投资者买股票,买的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于是,上市公司需要不停地给投资者讲故事,为投资者勾勒一幅美好的蓝图,方可保证股价不跌,估值不降。在这种目的下,公司往往急于蹭热点,跨界并购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接下来,公司“实现业务转型”和“业绩提升”的新闻就不绝于耳,一度火爆,大有“不在跨界中爆发,就在跨界中灭亡”之势。

    再次,还有些公司用上市、定增募集来的资金用于投资理财,甚至买卖股票。某些公司更是赚得盆满钵满,实现利润成倍增长,完全忘乎所以。拿着募集来的钱做投资,忘了主业,迷失了自我。

    无论哪种情况,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来说都存在风险。由于原有主业不景气而跨界并购,寻求业绩提升的,新购进的公司与原公司是否能够有机地融合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如果上市公司并购的公司资质一般,就很难为上市公司带来利润增长。业绩承诺期一过,通过高溢价收购的手游公司就有可能成为埋在上市公司的一颗定时炸弹。

    还有另一种可能是,许多公司跨界并购后,主营业务也发生了转变,或者传统业务不断剥离,新业务逐步占据主导。更有甚者,公司名称都发生了变化。尽管我们不排除,这样的跨界之后,新业务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有了更好发展的可能性,但着实前途未卜,这样的跨界风险依旧不小。

    为了蹭热点而跨界的公司,往往主业不会切换到新的领域,只是并购一两家企业。这种单纯的资本运作的行为,也就只能是一种短期行为。而因为蹭热点而跨界购买的企业,也存在行业周期性。一旦行业周期过去,泡沫挤出,其后续发展更是堪忧。

    而用上市后从资本市场获取的大量资金来购买理财产品,甚至投资股票,更是上市公司不应有的行为。公司登陆资本市场,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使公司能够有资金、有能力经营壮大,更加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不是通过投资股票来寻求利润的增长,尤其在主营业务萎缩,甚至亏损的情况下。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上市公司从一个原有的主业跨界到一个陌生的行业并非是钱能解决一切问题。一个不小心,“两条腿走路”就变成两条腿长短不一,走得一瘸一拐。尤其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拥有大量中小投资者,用通过便宜的成本从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进行任何不计后果的跨界,对投资者来说都是不负责任。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