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股市热评 > 正文

严管“突击交易”是优化生态重要举措

2018-01-15 05:44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临近2017年年末时,出于规避连续亏损戴帽或借机扭亏摘帽等目的,大量“壳化”“僵尸化”及主业不畅的上市公司,频频通过制造一次性交易来创造一次性收益。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大量通过无偿捐赠获取现金、出售子公司、卖房产、卖地皮、卖股权及获取政府财政补贴等手段从事年末突击交易的案例。

    记者梳理了30余份相关公司公告,发现一个共同特征:这些突击交易行为均与公司主营业务关系不大,对公司主营业绩提升也几无作用。再查看东方财富网股吧后记者发现,这些公司无论是获得数千万元甚至更多的政府补贴,抑或是售卖资产获得一次性收益,都能在市场中掀起一波一波喝彩声,质疑者少之又少。如此“劣不汰”,意味着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性已退居其次,长此以往,大家是不是都不用再做实业,只靠伸手或者卖资产就万事大吉了?

    倘若没有实业和实干精神的支撑,一个家庭可能衣食存忧,一个国家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发展倒退。由此看来,那些迄今仍心存侥幸心理,在生产经营上不思进取,反倒希冀通过突击交易蒙混过关的企业或企业实际控制人,有可能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败家子”。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其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年末突击调节利润并不鲜见,但应该具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应在法律法规框架内恰当安排交易、在会计准则的范围内合理进行专业判断和估计。去年11月,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强调,如果上市公司利用缺乏商业实质的资产出售、突击性债务重组等特定交易制造利润,甚至配合二级市场炒作,将会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扭曲资本市场正常的定价机制与优胜劣汰市场功能。

    近年,沪深证券交易所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对上市公司各类涉嫌违规行为进行刨根问底式监管。但实践表明,这并未引起部分上市公司或相关中介机构的足够重视。换句话说,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与审计师评估师等中介专业人士,就像是一所大宅子与看门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互相存在一种责任传导机制。因此,为达到有效监管就必须多管齐下。

    对于沪深交易所而言,整治纠偏这类突击交易行为,一方面要与其他关联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另一方面也要把持续监管与防患未然结合起来。以往大家更强调事中事后监管,目前看来,“全市场培训”也是必要一环,这样也可以避免交易所在特定时点把过多精力用于“猫捉鼠”本身,从而降低了整体监管效率。

    从实质上看,对上市公司年末突击交易的强监管,也与优化退市制度不无关联。这既可以促进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又与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一脉相承。可以认为,如何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关系到中国资本市场未来怎样继续向前走的问题。

    对于“增量”,我们可以通过新兴产业培育、行业政策引导等努力去达成;而对于“存量”,一线监管者通过核查、制止各类不当突击交易行为,旨在完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亦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切入点。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